作者
韩芸「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国库处处长」
杨静「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支付结算处」
文章
《中国支付清算》年第2辑
摘要:年北京将举办第24届冬奥会,这是继年成功举办第29届奥运会后,再一次承担奥运主办城市使命。这也是时隔14年之后,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国风采、首都形象的良好契机。支付作为城市生活密不可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冬奥会成功举办的必要保障,也是北京向外界展示自身软环境和软实力的重要窗口。本文试图比较分析年与年支付环境变化情况,并借鉴年奥运会支付环境建设先进经验,对年冬奥会支付环境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冬奥会支付环境移动支付
一、年与年支付环境比较分析
(一)人民币银行卡受理环境逐步成熟完善
年中国首次发行银行卡,在*府部门与市场主体努力下,银行卡受理环境逐步完善。年实施的“金卡工程”着力推进银行卡联网联合、跨行通用工作。年,中国银联成立,推行联网通用,标志着中国银行卡产业开始全面发展。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年3月底,北京市全市共发展特约商户9.6万户,累计共布放POS机13.6万台,布放ATM台。刷卡交易约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0%;截至年底,北京市全市共发展人民币卡特约商户57万户,累计布放POS机80万台,布放ATM3.5万台,刷卡交易已远超过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①。无论从刷卡受理环境还是刷卡业务量来看,首都银行卡受理环境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远超发达国家标准。
(二)人民币与外币双标卡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在中国银联成立之前,VISA、万事达等国际卡组织积极参与我国发卡市场。以VISA为例,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与中国发卡银行合作,发行了近3亿张具有VISABIN号、符合人民银行联网通用标准并贴有“银联”标识的借记卡,以及万张左右的贷记卡。同时与银联开展转接清算服务合作。年,国务院和人民银行对银行卡清算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境外机构与境内银行卡清算机构合作授权发行银行卡的,应当采用境内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发卡行标识代码”,这意味着双标卡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据了解,目前带有VISA卡标的双标卡已大幅减少,仅可覆盖小部分奥运参加人群。
(三)移动支付成为当前小额消费领域主要支付方式
年以来,随着电子商务发展,银行体系产品与服务无法满足线上支付需求,支付产业发生变革,非银行支付机构兴起。非银行支付机构将互联网技术与支付业务深度融合,大力拓展网络支付服务。年以来,随着智能手机发展,互联网支付业务持续向移动端迁移,移动支付服务快速普及应用。截至年底,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已达9亿人,移动支付交易笔数.2亿笔,交易金额.2万亿元②,支付账户接近50亿户,服务的各类商户超过万户,支付服务已经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③。
(四)科技进步,数字经济,非现金结算已成为趋势
目前,国内银行卡及移动支付应用普及,尤其是扫码支付成本低廉,在小额支付场景对现金的溢出效应显现,小微商户为降低成本,普遍依赖扫码支付,减少零钱兑换,现钞使用下降明显。在国外,借记卡与信用卡普及,美国等国家无现金结算率达到60%以上,韩国无现金结算率达到90%以上。更加高效、快捷、方便的非现金结算方式已成为人们的更高追求。
(五)支付场景逐步线上化,智能化支付场景越发普及
年奥运会期间,以门票销售、场馆内纪念品售卖点等支付场景主要采用线下方式。与年奥运会不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电商平台、线上渠道将为服务年冬奥会提供重要支持。主要的线上支付场景如下:线上票务平台、机票火车票预订平台、酒店预订平台、网约车、共享单车、美团等生活类平台,甚至北京冬奥会官方特许商品店铺已上线天猫,这也是百年奥运史上奥运商品首度在第三方线上平台开官方店。目前,线上支付已逐步成为各类生活消费场景的主流,智能化支付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北京冬奥会支付环境建设面临的障碍与挑战
一是外卡受理环境不足,建设推进困难。截至年上半年,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受理外卡商户约占全市活跃商户的12%左右,相比年,外卡受理商户占总数的42.4%,外卡受理水平下降明显。同时中小微商户出于终端成本及外卡收单费率考虑,缺乏布放动力。受移动支付普及发展和消费习惯转变影响,传统POS机终端被移动支付终端设备替代,银行卡收单机构及清算组织推广外卡受理终端积极性普遍较弱。单凭市场杠杆已难以撬动商户热情。
二是VISA专属权益与国内支付习惯存在冲突。VISA作为奥运会合作伙伴,在奥运场馆、运动员村、新闻中心以及奥组委指定的其他地方(以下简称红线区域),只能使用现金或持VISA卡消费。目前,根据《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相关规定,VISA在境内尚不能开展人民币结算业务,境内居民习惯的移动支付方式将会在冬奥会期间红线区域内受到限制。如何使国内观众在红线区域享受到消费支付无差异体验,是目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是国内以扫码支付为主的移动支付产品无法满足境外人员需求。据《年中国移动支付境外旅游市场发展与趋势白皮书》报告显示,近七成受访游客在境外使用过移动支付。但是,中国条码支付产品在境外人员身份核验、账户开立、资金出入境等核心环节还面临一定的实施障碍,在外币卡难以覆盖的日常饮食消费及公共出行,如美团、滴滴、地铁公交扫码乘车等场景无法有效满足境外人员支付需求。
四是冬奥会期间展示中国支付创新亮点是面临的重大挑战。年里约奥运会期间,VISA开发了指环支付;年平昌冬奥会,推出非接支付读取器的可穿戴支付产品,包括支付手套和胸针。目前,VISA正在探索包括从生物特征识别在支付验证中的运用、可穿戴装备到可支持数字支付卡的全新手机应用等。推动生物识别、数字货币等支付创新,是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使命。
三、年奥运会支付环境建设成功经验
(一)制订工作方案,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组织协调机制
为全面推动奥运支付环境建设,年《关于加强奥运支付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全面部署了奥运支付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及工作重点,成为北京市奥运支付环境建设工作纲领性文件,为顺利完成工作奠定了基础。为推动工作开展,经批准设立了“北京市年奥运会银行卡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牵头,在广泛听取市*府有关部门、银行机构以及商户代表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北京奥运支付环境建设方案》,明确各项工作任务、责任单位和时间安排,指导和推动北京奥运支付环境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以银行卡受理环境改善为核心,着力提高特约商户覆盖率,保障奥运支付环境建设
人民银行以年夏季奥运会为重要契机,大力发展中国银行卡市场,按照年奥运行动规划中有关“建设卡基支付网络和良好的卡基支付环境”要求,把“加快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以发展助奥运”作为重要任务,着手起草有关奥运会筹办期间北京市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由相关主管部门分别对商业流通领域服务、餐饮企业、旅游景区、饭店、奥运会签约服务商户、医院和急救中心的用卡环境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对奥运重点区域进行划分,分解奥运重点区域工作任务,打造奥运“示范区”,推动重点区域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
(三)多措并举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保障
年奥运会期间,为保障资金跨行运作顺畅,加强系统运行维护、应急管理,保障赛事期间汇路畅通;积极开展个人支票试点,丰富支付结算品种,拓宽大额现金搬家的支付结算渠道;开通“奥运账户审批服务绿色通道”,满足奥运相关单位账户开立的快速、优质服务需求;加大人民币投放和外币兑换服务,实现奥运支付环境建设平稳、有序,为奥运会顺利举办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服务保障。
(四)加强奥运会支付环境建设宣传,增强全民奥运安全支付意识
年奥运会期间,为创造良好的用卡环境,多次举办大型室外宣传及有奖刷卡消费营销活动,提升老百姓用卡积极性;充分利用报纸、网站等主流媒体,开展“支付改变生活,数字迎接奥运”“放心用卡,安全支付”宣传;录制奥运银行卡环境建设专题节目以及银行卡公益广告,不断普及公众银行卡知识,进一步提高持卡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用卡习惯。
四、相关建议
一是以冬奥会为契机,加大财*资金支持,改善外卡受理环境。充分借鉴年奥运会支付环境建设成功经验,加大部门联动,努力争取冬奥会支付环境建设的财*支持。目前,国内银行卡受理环境已趋于完善,但外卡受理水平仍较低。尤其在餐饮、便利店等小额消费场景,银联银行卡手续费率在0.3%左右,而国际外卡组织手续费率普遍在3%,扫码支付产品为抢占市场手续费率基本为0,甚至给予受理商户一定的补贴。中小微商户出于成本考虑,普遍缺乏受理外卡意愿。需要给予这些商户一定的财*补贴,提升小额消费场景中小微商户外卡受理积极性。
二是将冬奥会支付环境建设重心由推动银行卡受理环境改善转变为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应用。在迎合中国国内移动支付市场的基础上,分析外国消费支付习惯,有效结合,因势利导,从关键场景入手,如地铁、公交、出租车等领域,推广手机Pay、银行卡闪付应用。同时加快对扫码支付产品的研究,优化产品功能,推动国内条码支付产品与国际卡组织合作,实现境外卡与境内移动扫码产品融合,实现国内APP绑定外卡功能。
三是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支付业务融合发展,从推动支付供给向提升支付体验,满足支付需求转变。以人脸支付为试点推广,逐步探索指纹、虹膜、指静脉、掌静脉等生物识别技术、智能穿戴设备在支付领域的应用,加快传统支付工具创新与数字货币应用研究,进一步完善线上支付场景支付方式多元化,满足各类人群支付需求。
四是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推动银行卡清算组织市场健康发展,建立全球统一支付生态体系。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进一步加大金融市场开放,引入一流的外国电子支付公司、银行卡清算机构,有助于增强我国非银行支付机构与银行卡清算机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我国非银行支付机构与银行卡清算机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将我国一流的支付技术向海外输出,推动中国支付产业全球布局,以中国先进支付技术为引导建立全球一体化支付生态体系。
备注:①数据引自人行营业管理部撰文《为北京奥运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参见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