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年和年两届奥运会的办赛理念与城市长远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奥林匹克精神全面融入城市发展。两届奥运会持续带动了北京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以及环境改善,激发了广大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延庆、张家口赛区在施工过程中,同步实施生态修复。在连接各个赛区的线路上,到处可以看到生态保护景观。
从年建厂,到北京奥运会前搬迁,再到成为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地点和首钢大跳台所在地,建设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跨越百年的首钢园区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推动城市创新发展、世界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工业区复兴的景观样本。
北京冬奥会筹办6年多来,在奥林匹克教育、冰雪进校园、志愿服务、国际交流和包容性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和规范全面提升,由此带动了全社会的文明进步。
2月20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图为会旗交接仪式。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
1
“双奥之城”展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规划和实施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我有了第一辆带专业车队涂装标识的公路自行车。它骑起来飞快,引人注目。我绕着北京长安街和国家体育场“鸟巢”往返“刷街”。
骑行对环境的需求明显带动了周边的变化。沿长安街一直向西,叠嶂群山的脚下就是厂房绵延的首钢。年时,它已经完成了搬迁,我们好奇它的未来并慢慢记录演变。连接北京城区经八达岭、青龙桥前往延庆的S2线车厢内,周末会挤满了一排排的公路自行车。那时的北京街道骑行条件一级棒,但空气质量还未达到现在的水平。朝阳升起、夕阳落下,还不会像今天这样为城市涂抹出灿烂的色彩,那壮观、常态的景象令人心动而迷恋。
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时光又过去了14年。冬奥会带来的滑雪、冰壶、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已为更多人熟知。年的夏季带动了许多人将体育运动融入生活日常,但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地在意周边的环境:水、空气、鸟儿的回归甚至垃圾分类,也不会刻意寻找自己城市以“双奥之城”呈现的遗产地精神,当然也还未将体育与可持续的生活如此密切联系在一起。
年7月,北京-张家口赢得年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这是一届真正从申办、筹办到举办全过程践行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议程》、将可持续性要求融入赛事筹办和举办全过程的奥运会。于是,与年不同,我们在北京冬奥会上感受到了双重层次的故事呈现:第一重当然是源自体育运动的精彩,公平竞争激励了世界各地的人们相互理解、尊敬和团结;第二重则比年更新颖、更明确和凸显:如何共同面对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这些故事包含了承诺、规划、实施及示范,也通过北京冬奥会的赛场建筑群、科技创新项目、区域发展效果和社会进步详细描绘开来——在这14年间,“双奥之城”北京,递进式地展示了信心和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平。
这中间还出现过一个“间奏曲”。年至年,北京举办了多届“环北京职业公路自行车赛”。这是与环法自行车赛同级别的国际自盟(UCI)最高级别赛事。届“环京赛”恰逢年冬奥会申办前夜,组委会便新增了张家口赛段。
记者连续3年采访了“环京赛”。延庆、崇礼都是赛段节点。从那时起,奥运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逐渐扩展到了更为宏观的“区域”、“风貌”和“景观”;体育遗产带来的遗产地精神也让如同我这样的普通人产生了丰富的内心感受和强烈的外在表达愿望。
从文物和文化遗产视角,这一切也为北京冬奥会和“双奥之城”增添了更多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文化价值内涵。
年1月13日,北京冬奥组委发布了《可持续·向未来——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报告(赛前)》,1月19日,发布了《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月11日,《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集()》发布。这些报告总结了冬奥会举办中可持续工作的阶段性进展,以“冬奥遗产”阐释了本届冬奥会留给城市、社会、世界和未来的成果与机会。
实现可持续性是北京申办年冬奥会的承诺。北京冬奥组委会同北京市*府、河北省*府及相关方面联合研究制定并发布了《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确定了“可持续·向未来”的愿景以及“创造奥运和地区可持续发展新典范”的目标并融入筹办、赛时、赛后各个阶段。
本届冬奥会,留下了哪些值得被铭记的智慧和成就?
北京冬奥会创造了最大规模的绿色生态赛区。北京赛区使用6个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张家口赛区对现有云顶滑雪公园雪道改造;北京冬奥组委总部办公场所由首钢园区原有工业设施改造。6个新建室内场馆全部通过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认证,7个雪上场馆全部获得《绿色雪上运动场馆评价标准》三星级认证,3个改造场馆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认证。
在延庆赛区,通过减少夜间施工、建设动物通道、布设人工鸟巢,最大化减少对动物及栖息地的影响。延庆赛区内建设5个就地保护小区,在延庆赛区山下建设近地保护小区。移植保护植物1万多株;建设亩的迁地保护基地。目前,延庆赛区和张家口赛区已全部完成生态修复工作。
北京举办了一届碳中和的冬奥会。北京冬奥会推动建立跨区域绿色电力交易机制,在奥运历史上,首次实现所有场馆赛时常规电力需求%由可再生能源供应。通过推进低碳场馆建设,建设3个超低能耗示范建设工程,在4个冰上场馆创新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
北京冬奥会期间使用的小客车%都是使用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全部车辆中占比84.9%,为历届冬奥会最高。
北京冬奥组委还建立碳补偿工作机制,通过林业碳汇、合作伙伴赞助核证自愿减排量、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推广碳普惠制,以此抵消北京冬奥会筹办所产生的碳排放。
2
冬奥遗产蕴含了丰富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价值
在北京冬奥会长期筹办过程中,产生了一大批创新性的做法、措施尤其是示范性的场馆。这些成果凝聚了冬奥建设者的智慧,对未来奥运会和大型活动的筹办和举办有借鉴作用。
以建筑群和风貌景观为基础,北京冬奥会的成果值得从文物和文化遗产视角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