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运动强健身心共赴冬奥之约 [复制链接]

1#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到来,各类体育活动缤纷呈现,点燃了人们运动的热情。运动是一种与我们终身相伴的技能,更是维护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随着体育运动事业的蓬勃发展,运动心理学应运而生。20世纪60年代后期,人们关于运动锻炼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观念逐渐形成,而“运动心理学”一词则是到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文献中被广泛使用。近40年来,关于运动与心理间关系的研究不断推进。


  现象研究


  冰雪运动是人类比较古老的运动,以其较强的观赏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我国的冰雪运动文化历史悠久。任昳霏等人指出,在北宋时期我国就已出现“冰嬉”运动,是一种萌芽于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冬季生产、生活实践,流行于明末清初的传统冰上娱乐形式。大量研究表明,冰雪运动不仅能够强健身体,还能强健心灵。


  孙树滨等人论述了速度滑冰具有促进智力、改善认知结构、培养意志力及增强自信心等积极作用。姜春平等人研究发现,高山滑雪运动具有提高滑雪者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能有效改善个体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等症状。卢德文等人强调了冰雪运动有利于乐观情绪和专注力的培养。孙敏倡导面向幼儿开展陆地冰壶运动,因为利用陆地冰壶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张庆义等人发现,经常参加冰雪运动锻炼有助于增强个体战胜挫折和困难的信心,进而提高锻炼者的冰雪运动体验、个体情绪活力和自我身体价值认知,增强个体人际感知能力和面对困境的应对能力,对锻炼者完整人格特征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古特曼(MaryC.Gutmann)等人通过对11名参与速度滑冰训练的男性进行访谈和量表量化研究后发现,通过训练入选滑冰队的成员抑郁情绪明显减少,活力增加。伯彻(MartinBurtscher)等人比较研究了名高山速降滑雪者与普通人群的健康状况,发现长期滑雪者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优于一般人群,高胆固醇血症、全身性高血压、糖尿病、精神压力和记忆缺陷的发生率随着每年滑雪频率的增加而下降。布朗(HollieE.Brown)等人通过对7名英国冬季项目运动员的半结构化访谈发现,运动员获得韧性素质的方式与他们对随后的逆境做出积极反应的潜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梅西埃(BrittanyP.T.Mercier)发现,滑雪运动可以提高帕金森患者的行走能力,进而改善其行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雷尼克(CharlesKielRenick)发现,滑雪运动是极具适应性的运动方式,可改善个体焦虑、抑郁情况,提高自信心。安斯沃思(BarbaraE.Ainsworth)等人指出,冰雪运动对提高个体身心健康,缓解青少年缺乏体育运动、身体素质下降的困境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除冰雪运动外,其他体育运动也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陈爱国等人考察了不同强度短时有氧运动对执行功能的影响。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短时有氧运动对执行功能的三个子功能(抑制、刷新、转换)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即低强度的短时有氧运动能改善刷新和转换功能,而中、高强度的短时有氧运动则能提高执行功能的三个子功能。张斌及其团队的研究表明,急性有氧运动可暂时性地改变感觉敏感度、记忆、执行功能等认知功能,同时,这些结果也受到个体的体适能水平、运动强度和运动类型等因素的调节。邱方晖等人的研究发现,体育锻炼会对消极情绪信息的处理产生影响,在女性保持心理健康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刘洋认为,运动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不仅强身健体,而且会促进心理健康,尤其对抑郁、焦虑、应激等消极心理具有良好功效。李金华发现,体育参与干预模式可以提高初中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王梦阳探索了青少年运动行为对抑郁倾向的影响,结果发现,青少年体育运动行为对于其抑郁倾向的影响既存在直接效应也存在中介效应,将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维持在中等水平,适当提升运动频率可以改善青少年抑郁倾向。同年,孙帅通过长达14周的追踪研究发现,篮球锻炼会提升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对负性情绪维度、生活满意感维度、学习满意感维度、正性情绪维度和身体满意感维度的影响都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柯普(PhilippM.Kopp)等人的研究表明,运动参与会增强个体意志能力。拉蒂娜(DeliaLatina)等人的研究表明,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是促进心理健康的一种可行方式。此外,运动不仅对健康个体的身心健康起到促进作用,对特殊人群同样具有积极作用。麦克甘纳(KerryR.McGannon)等人的研究表明,跑步或对成瘾恢复具有一定作用,但这种影响方式是间接的,主要取决于身体在行动中的角色。


  机制探索


  张珂莹等人发现,滑冰运动员在后小脑、额叶、颞叶、后扣带回、尾状核和丘脑的灰质体积更高。此外,滑冰运动员小脑后叶和梭状回之间的连接也更强。这表明,长期的滑冰运动技能训练可以提升大脑中与运动计划、执行和监督相关的区域的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白学*等人发现,短期羽毛球训练可增加成人与视运动知觉有关的脑功能区的灰质容量,增加成人内囊后肢和上放射冠这两个纤维束的髓鞘厚度。


  曹娜等人探究了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在程序性运动学习中的作用,他们发现,左侧背外侧前额皮层(dorsolateralprefrontalcortex,DLPFC)到初级运动皮层(primarymotorcortex,M1)的联通性增强是序列学习成绩更佳的重要原因。林奕彤等人发现,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左侧DLPFC有助于工作记忆操作。


  赵非一等人以特殊人群为被试,研究了运动锻炼对药物成瘾者心理渴求及复吸行为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运动可促进机体的多巴胺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和内源性阿片肽等的变化与调节,从而达到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陈钰昕等人发现,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都具有有效缓解各种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的作用,且主动运动诱发的镇痛效果强于运动参数相似的被动运动。


  未来展望


  目前,运动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在未来继续不懈探究。


  第一,开发治疗辅助工具。在现代医学中,运动已成为一种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医生都提出了运动治疗处方。栾鑫等人指出,运动处方可以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促进康复和身体功能,可作为各种疾病康复的一种积极干预手段。加尔(Dubnov-RazGal)将力量训练作为治疗处方,发现力量训练与青少年的心血管风险状况正相关。干预研究表明,这类训练降低了青年和成人、健康个体和慢性疾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且提升了身体机能。但同时,运动处方的设定对医生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卢伊(GeorgeK.Lui)等人证明,运动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ACHD)患者的身心健康有显著的益处。卡内古苏库(HélcioKanegusuku)强调了心血管功能障碍作为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处方的一个靶点的重要性。卡耶(Kyei-FrimpongJamie)等人的研究证实,通过教育课程为医生提供正确评估患者活动水平的知识和工具、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增加了医生的诊断信心和患者对运动处方的接受度。未来需要开发更多的教育课程或工具,辅助医生为患者开具更为个性化、具体化、科学化的运动处方。


  第二,
  第三,加强运动心理学的应用。运动与心理的调查研究浩如烟海,但不论行为还是生理研究,多数研究侧重于分析现状或干预效果评估,同时难以跳出体育视角的框架。因此,未来的研究应注重从结果探究向实际应用的转变,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落地。比如,虽然当前考察青年体育参与情况的研究激增,但在了解青年体育参与对健康和发展的影响方面存在重大差距。凯尔尼(JohnCairney)等人提出测量儿童和青少年的运动经验,将其作为开发和制定人口健康调查的重要基础。斯莱(SlyDan)等人呼吁运动心理学不应只
  自张伯苓先生为中国体育事业奠基将奥林匹克精神和文化传扬于中国后,无数仁人志士投身于此。经历几代人的不懈坚持,终于于年在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如今,年又在北京举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不仅是强身健体的契机,更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彰显。让我们以运动强健身心,共赴冬奥之约。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刘显翠李文静周爱保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