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侯隽
冬奥会现场报道
“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我们欢迎中国成为冰雪运动大国。”2月20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如是总结。
在16天的赛程里,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名运动员奋力拼搏、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刷新了2项世界纪录和17项冬奥会纪录。
中国克服疫情影响,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付出巨大努力,一流的比赛场馆设施,出色的组织服务工作,赢得了奥林匹克大家庭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双奥之城”北京,见证了竞技体育的荣耀与梦想,凝聚人类社会的团结与友谊。
从“讲历史”到“向未来”
“闭幕式没有明星没有专业演员,演员队伍几乎都来自大中小学,就希望以运动员为主体,在最后熄灭冬奥火种时,会有年奥运会一个瞬间的物理重现,好像时光倒流一样,给大家带来一种‘穿越’感。”2月20日,冬奥会闭幕式前,总导演张艺谋这样“剧透”和解读闭幕式。
历届奥运会都是彰显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开幕式与闭幕式。
在同样是张艺谋担任总导演的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上,万人参与的壮观设计已经成为经典:4.4万颗LED组成的梦幻卷轴徐徐展开,人击缶响彻夜空,块活字印刷显示了汉字的魅力,五千年历史和现代发展交融,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
“年当然与年时的情形不同。”张艺谋接受采访时表示,年是第一次有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平台和机会,所以当时用大规模的文艺表演去表现中国五千年的文明。“要展示我们的历史、我们的传统、走过的道路,从29个‘大脚印’开始。而年,无须再过多介绍自己,而是要说我们一起为了什么,我们一起能做什么”。
“年奥运会是让国外了解我们;年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自信自强。大家都强烈感受到这14年最大的变化是从‘我’到‘我们’,从‘讲历史’到‘向未来’。这背后当然是我们国家体育和经济外交全方位实力和地位的提升,更是我们中国人自信心的体现。”北京市滑雪协会主席李晓鸣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尤其令外界赞叹的是,冬奥会开幕式与闭幕式彰显的简约之美。
一块冰,一朵雪花,一个中国结,一个创意无限的点火仪式,用“微火”取代熊熊燃烧的大火,用“折柳寄情”诠释依依惜别的心绪,尤其是雪花在地球的映衬下同步下落汇聚,象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雪花遨游天际,最终飞回地屏中心,昭示全世界必须团结互助,才能战胜困难。这种中国式“空灵与浪漫”向全世界传递了中国的真诚、热情与力量。
中国科技和品牌走向世界的舞台
北京冬奥会的场地让包括羽生结弦在内的外国选手们赞不绝口,被称为“世界上最快的冰”!
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表示:“国家速滑馆的‘冰’面,面积直达1.2万平方米。这不仅仅是亚洲最大的室内滑冰冰面,同时也应用了全球独一无二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它为运动员创造更快的成绩提供了保障,已经见证了多项新的奥运纪录和世界纪录的诞生。”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王磊在北京新闻中心发布会上表示:“冬奥会精彩震撼、美轮美奂的背后,正是创意+科技的力量,源自数字仿真、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8K、裸眼3D等一系列数字技术的支撑。”
据了解,北京冬奥会是世界上首个全程以4K进行赛事转播,部分重要赛事还以8K格式转播,总计为全球观众带来超过小时的转播内容。而且还能带来更丰富的观看体验,比如类似于电影特效式中“子弹时间”的高自由度视角观赛。
除了场馆,奥运村同样让运动员们感受到这些神奇的科技应用就在身边。
“我要和你们分享一件难以置信的东西。”2月初,刚刚入住北京冬奥会奥运村的美国雪橇运动员萨默·布里彻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一段视频引发全世界网友“围观”。
她在视频中兴奋地分享了房间里的智能床,与东京奥运会的纸片床比起来,北京冬奥会的智能床无疑成为这届运动会上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