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冬奥之年,举办冬奥会是北京市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北京“两会”上,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冰雪运动发展等议题成为委员们讨论的重点。普及冬季运动项目是促进冬奥场馆使用的有效途径来自体育界别的市*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委书记曹卫东表示,“就举办冬奥会来讲,我们相信国家的制度体系,我们认真筹办、共同努力,我觉得成功举办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大家都谈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冬奥会举办之后怎么办,也就是‘后冬奥’怎么办。”在举办过冬奥会、但冬季运动不那么发达的国家,都存在冬季场馆能否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很多场馆在奥运赛事结束后闲置。曹卫东说,“把冬奥场馆转化,让它承担其他功能也可以,但是我觉得可惜了。”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等议题是今年协商议*的重点之一,这也是曹卫东接下来这一年履职的重点。他认为,普及冬季运动项目,是促进冬奥场馆使用的最有效途径。“我建议,冬奥会结束了,冬季运动不要结束,这是我们冬季运动的一个新开端。冬季运动项目和冬季运动会之间有相互促进关系。”曹卫东认为,冬奥会应该成为冬季运动蓬勃发展的新起点,北京作为冬奥会的举办地之一,要在这方面发挥带头作用。推动北京滑雪场基础设施提升要普及冬季运动项目,必然要有足够的场地和设施,冰雪产业也需要发展出规模。市*协委员、北京石京龙滑雪娱乐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向晨提出,推动北京滑雪场基础设施提升,提高场地接待能力,是完成北京市万人上冰雪的必要条件。市*协委员、北京石京龙滑雪娱乐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向晨。新京报记者王景曦摄朱向晨发现,北京的滑雪场都建造比较早,最早的在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当时允许在租赁土地上建造设施,所以那时的滑雪场都有当地区县发改委的立项手续。随着时间推移,按现行*策,这些滑雪场的部分设施已不被允许使用。因在租赁土地提升基础设施方面牵动的部门多,为推动后冬奥冰雪运动发展,他建议市领导召集相关部门研究方案,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区域内先做试点,如可行再大面积推广,扩大北京冬季滑雪场的接待能力,为后冬奥北京冰雪运动的发展打下基础。让“无形的”奥运遗产得到传承举办一场奥运盛会,带来的不仅是城市建设、场馆建设等看得见的改变,奥林匹克精神也会给举办地带来长期影响。北京体育大学一直承担冬奥文化遗产研究的工作。“北京是双奥城市,对奥运文化遗产的总结提炼,特别是如何把奥林匹克文化遗产与中华艺术传统文化结合,是一个重要课题,这有助于我们借助奥林匹克这个平台来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对话。”曹卫东认为,搭建一个以奥林匹克为载体的跨文化平台,用奥林匹克这个全世界都能听懂的体育语言来讲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容易让人接受。市*协委员、射击奥运冠*陈颖。新京报记者王景曦摄关于奥运遗产如何持续利用和开发,市*协委员、射击奥运冠*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