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凝望大美阔步新途2022年美术发展回眸 [复制链接]

1#

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一年,是疫情挑战一波三折的一年,也是让我们对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充满希望的一年。回顾美术领域的年,广大美术工作者不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美术创作、理论研究、展览展示、公共教育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在助力城乡建设、推进艺科融合、融入数字化大潮等方面展现出独特光彩。本文梳理年美术发展的10个关键主题,共同回顾难忘的一年,期许新年的美好。

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抒写新时代华章

金秋十月,党的二十大在北京胜利召开,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文艺界指明了奋斗方向,在美术界引发强烈反响。

年,各地纷纷以主题展览等形式迎接和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征程”书法大展,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典藏精品特展(第三期)”,中国国家画院以“走向复兴”为主题举办的美术作品展,上海油画雕塑院策划的“东方风来——上海油画雕塑院作品特展”,成都画院联合重庆画院共同推出的“新时代华章——成都市喜迎党的二十大美术作品展”,以及“永远的沂蒙——山东画院系统迎接二十大中国画作品临沂巡展”“向未来·从十八洞出发——湖南省画院美术作品展”“岭南新气象——广东喜迎党的二十大美术作品展”……精彩的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雕塑、书法、篆刻等各类作品,共同讲述着人民的心愿、时代的心声。

体美融合寄情冬奥

体育与艺术融为一体,是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应有之义。年,中国人民与冰雪赛事浪漫相约,北京成功举办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为助力运动健儿,共襄冬奥盛事,年1月7日,“迎冬奥·美在逐梦”中国美术馆藏体育题材美术作品展在北京开幕,以“梦想与拼搏”“崇尚与竞技”等篇章,生动、立体地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年1月27日,以“生命之光”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盛大开幕,通过世界各国艺术家创作的绘画和雕塑等当代视觉艺术,从美术的角度诠释奥林匹克精神和人文奥运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冬奥会与中国农历新年“喜相逢”,这场盛大的冰雪赛事为中国民众欢度佳节增添了“年味儿”。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更是将冬奥和新春的音符齐声奏响,纷纷推出特色十足的文化活动,在冬日里营造了热烈的冬奥氛围。

北京画院的“聚焦——北京冬奥会国际版画交流展”、中华世纪坛的“印记冬奥——大众篆刻作品展”、首都博物馆的“传承超越——双奥之路中华体育文化展”、中国科技馆举办的“冬梦飞扬——中国科技馆科技冬奥主题展览”、在天津美术馆亮相的“决战冬奥会相约在北京”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主题展、上海中华艺术宫的“美之飞扬共筑梦想”体育题材美术作品线上展、辽宁省博物馆的“逐梦冬奥——冬景绘画暨体育文物特展”、深圳美术馆的“生·生——杨刚艺术作品展”,都在新年期间与广大观众见面。这些展览向世界生动地讲述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故事,展现了奥林匹克竞赛的精彩场景与奥运健儿的精神风貌,以美为媒,阐发“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竞技和奥林匹克文化之美。

弘扬延安精神文艺扬帆八十年

年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80周年,80年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始终指引着中国美术家的前进方向。广大美术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以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美术作品,向人民、向时代交上了合格答卷。

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8周年。各地美术机构纷纷推出主题活动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北京画院的“延安——北京:北京画院院史研究展”,中国美术馆的“以人民为中心——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美术作品线上展”,山东省画院联盟、山东画院主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全省画院系统中国画经典作品展”,中华艺术宫策划的“艺术为人民——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80周年馆藏木刻版画作品展”等美术主题展览,都立体展现了新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理念的生动实践和创作成果。

精彩“十三艺节”大美丹青献人民

中国艺术节是具有全国性、群众性的重要国家文化艺术节日,每三年举办一次。年“十三艺节”分别在京、津、冀三地举办。

作为此次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大展览“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以及“人民为中心文艺攀高峰——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主题展”也分别在北京、天津和河北举办。这些展览围绕主题,在三地举办了丰富的导览、讲座、论坛等活动,普及美术文化知识,引导人民群众更好了解美术、书法篆刻、摄影艺术,发挥优秀作品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的积极作用。积极应对疫情挑战,线上线下结合是本次艺术节系列展览的一大亮点,4场展览都精心制作了线上展览,最大限度发挥展览的社会效益,让艺术节真正成为人民的节日。

数字化助力美术馆新发展

近年来,美术馆数字化建设迎来新高潮,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成为美术馆公共服务的一大特点。例如,在疫情防控中,中国美术馆积极适应特殊时期的办展条件,及时更新办展理念,努力实现“典藏活化”与“数字化”的结合。在浙江,浙江美术馆馆藏近3万件作品已经全面完成数字化,浙江省《公共美术馆数字化服务与管理规范》省级地方标准也于年1月10日起实施,成为我国首个公共美术馆数字化地方标准。

年6月,“关山月美术馆·数字馆”在其建馆25周年之际正式上线,初步实现艺术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大数据赋能美术馆发展新形态,完成了关山月美术馆《藏品数字信息标准》《美术作品高精度数字采集规范》《藏品预防性保护规范》等标准文本。“数字馆”在关山月美术馆与市民之间搭建数字服务和沟通桥梁,让城市公共艺术服务充满亲和力与创新活力。

技术的革新改变着人们接受和体验美术文化产品的方式,也敦促着美术机构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应该看到,美术馆数字化建设依然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此外,美术机构的数字化绝不仅仅是将实物资源“搬到”线上,如何激发观众兴趣、如何设计探索体验、如何让观众“感同身受”、如何诱发灵感和推动大众创新等课题都值得美术馆界在新的一年里展开更深入的探索。

主题性美术创作凸显新时代精神

年,广大美术工作者继续立足现实、深研创作,认真总结主题性美术创作经验,不断推动主题性美术创作攀登高峰。其中不少作品在年举办的主题性美术展览中亮相。如在“筑梦——我们的新时代美术摄影作品展”上,新时代的崭新气象扑面而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十五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上,一批军事题材美术佳作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军人的精神风貌。

与此同时,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理论建设也在不断推进。年8月1日,“喜迎二十大——时代篇章”中央美术学院主题性美术创作文献展和相关研讨会在江西举行。9月24日,“‘红色主题美术创作’学术论坛”在延安举办。9月27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11月7日,“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创新与突破”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美术界专家学者与创作者不断围绕“新时代中国美术发展现状与成就”“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当代发展”等相关主题,探讨主题性美术创作经验,对新时代中国美术创作的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实践与理论的深入互动,无疑有助于主题性美术创作在新的一年里塑造时代经典、展现时代精神。

探寻乡村振兴的美学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年,全国各地艺术助力乡建实践如火如荼。在浙江,“美育村”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种特色的艺术乡村不仅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也让村民不出家门就能享受浙江高质量发展的美术成果。在安徽,已经有70多个县、乡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书画艺术进社区、进农村,为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注入动力。在河南,相关统计显示,通过挖掘深厚的文化遗存,“丹青妙手遍全村”的书画专业村有85个,从业人员近人,年经济效益超亿元。类似的艺术村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广东、重庆、贵州、陕西等诸多省区市还策划举办了大地艺术节或者乡村艺术节等乡村背景的艺术主题项目,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让艺术更好服务于人民的高品质生活。

值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