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年的流行歌曲,汉城奥运会的主题歌——HandinHand,这首歌当时也是非常流行的。
HandInHandKoreana-Handinhand
这首歌展现的梦想到年的今天,仍然是一个努力奋斗的愿景,虽然正在举行的平昌冬奥会半岛两国已经同举旗帜入场。
关于年那届奥运会,怪客印象最深的不是中国代表团所谓的“兵败汉城”,而是加拿大飞人本·约翰逊以惊人的9.79秒获得百米冠军,随后又因为查出服用类固醇被取消记录和金牌的丑闻,当然还有同样也服用兴奋剂,但幸运逃脱处罚的“花蝴蝶”乔伊娜。
年的怪客是一个教授影视鉴赏课程的教书匠,而年的怪客再也没想到自己会从事这样的职业。要到一年之后的年才会有一名神神叨叨的同学预言怪客将会成为教师,然而当时的年轻的怪客仍然会对这个预测嗤之以鼻。
但那时怪客已经是一个比较狂热的影迷,常在本市各大影院出没。80年代的中、后期,虽然有电视和其他娱乐方式的冲击,但电影院的生意似乎并未受到多大影响,反而到了他的黄金时期,各大影院处处人满为患,黄牛肆虐。
怪客曾经写过一篇文对这段时光进行回顾:那些年我们一起去过的老电影院(南京),文中提到为了去看张艺谋的《红高粱》,怪客曾经逃过晚自习,并且在熄灯后才翻墙回宿舍,结果被宿管老师抓个正着,这正是年初的事情。
关于《红高粱》,怪客的记忆如下:1.影片开始大大的金熊,那时候柏林电影节还叫做西柏林电影节,这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在欧洲三大中获得最高奖;2.银幕上从头到尾四处弥漫的红色;3.宿管老师在抓到怪客晚归时惊愕的表情:那完全是“没想到你这浓眉大眼的也背叛革命了”的感觉。
姜文的原唱,后来台湾歌手赵传也翻唱过,非常棒。
那时候的怪客其实还不能真正理解《红高粱》,真正使怪客震惊的电影是随后周晓文导演的《疯狂的代价》。
作为第五代中的异类,周晓文一开始就走上了类型电影创作的道路,从早期的《疯狂》系列,到后来的《青春》系列,无不如此。
作为年备受好评的《最后的疯狂》续作,《疯狂的代价》把触角伸向了未成年少女被性侵事件,当时我没想到,要到29年后我们才会看到同样的题材电影上映(《嘉年华》,可参看拙文我的摄影机不会撒谎),虽然这片更多的展现的是犯罪者的心理以及警察破案的过程,重点不一样。
好吧,怪客承认当时看这片很大程度上是冲着片头5分钟的裸戏去看的,这才是真正让人震惊的地方。这样的镜头,其实一点不淫猥,但现在的我们在电影院看不到。
年的国片,还有一部田壮壮的《摇滚青年》,估计田导现在都不愿提起了。
在第五代“三驾马车”(另外两位是我们熟悉的张,陈)中最早独立指导影片的田壮壮导演,在年推出了一部商业歌舞片《摇滚青年》(其实还是和摇滚乐没关系),作为对年风靡中国的美国电影《霹雳舞》的回应。不过《摇滚青年》的风评并不好,大家普遍反映不好看,虽然本片有英年早逝的舞蹈王子陶金,崭露头角的青年影星马羚以及后来大红大紫的主持人朱迅参演,但是很多人认为这只不过是对《霹雳舞》的拙劣模仿罢了。而我们要到年才会看到一部像样些的摇滚电影《北京杂种》。
Breakin...TheresNoStoppinUsOllieJerry-Breakin(OriginalMotionPictureSoundtrack)
不过年的中国影坛,风头最劲的不是田张陈这三驾马车,而是那篇文章说到的王朔。那年他一共有四部小说被搬上银幕:《顽主》(米家山导演,葛优,梁天,张国立主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夏钢导演,罗钢,纪玲主演)、《浮出海面》(电影名《轮回》黄建新导演,雷汉,谭小燕主演)以及《橡皮人》(电影名《大喘气》,叶大鹰导演,谢园,张艳丽主演),风头一时无贰。在年当年,怪客看过的是《顽主》和《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年的葛优,冯小刚,王朔,以及赵宝刚?,来自网络
《顽主》在中国电影史的地位现在来看是应该有其一席之地的,由王朔小说所传达的现代都市感,是当时的热衷于寻根和农村题材的电影所缺乏的(而这恰恰是第五代最擅长的,这些电影风格的源头大多数也正是在来自于当时盛行的文学作者们,如贾平凹,路遥,莫言),所以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顽主》是第一部中国现代都市片。
电影《顽主》中对原著小说“颁奖典礼”场景的忠实还原,使中国大陆银幕第一次出现了后现代拼贴——颁奖典礼后的文艺演出:京剧花脸,身着比基尼的健美运动员,时装模特,汉奸,八路军……各式人物同时粉墨登场,令人眼花缭乱,颇耐人寻味。
忧心忡忡的说王迪-滚石10年纪念盘4大陆
《顽主》还为中国流行乐坛贡献了一首里程碑式的歌曲《忧心忡忡的说》,由曾和崔健齐名的王迪演唱,黄小茂作词,作曲不详。
如果没搞错,这首《忧心忡忡的说》应该是中国大陆第一首正式发行的蓝调风格歌曲,虽然他在旋律上不那么“蓝”,但编曲和演奏都是典型的布鲁斯(如果没猜错,肯定有艾迪、刘元等人的参与),歌曲把电影中流露出来的那种都市青年的迷惘与困惑表达得非常有感觉,怪客在看电影时一下就喜欢上了,觉得真好听,节奏真棒,只是年的怪客还没意识到这种风格的音乐叫做蓝调,她将会是怪客以后最喜爱的一个音乐类型。
另一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也给当时的怪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感伤的爱情故事与残酷的现实交相辉映,极具戏剧感,夏钢也是那个时代非常善于表现现代都市生活的导演。还记得王朔小说原著的结尾:
我一路乘船、火车回家。穿过了广袤的国土。看到了稻田、鱼塘、水渠、绿树掩映下粉墙绰约村镇组成的田园风光;看到了一个接一个嘈杂拥挤、浓烟滚滚的工业城市;看到了连绵起伏的著名山脉,婉蜒数千公里的壮丽大川;看们了成千上万、随处可遇的开朗的女孩子。
感觉朴树的《平凡之路》其实是非常适合这部电影的结尾的。
平凡之路朴树-猎户星座(实体专辑版)
当然,电影里并不会有这首歌,只记得出现了下面这首歌
MammaMiaABBA-Abba
我们也并没想到,《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在20年后的年,又一次翻拍,导演刘奋斗,主演是柏林电影节影帝廖凡和莫小棋。
年的观影印象还有一个比较深刻,就是夏天在全国公映的《末代皇帝》,这是年以后的中国观众第一次在电影院公开看到当年的奥斯卡获奖片,这当然归功于本片的性质:意/美/中合拍的中国题材。而导演贝托鲁奇的眼光虽然仍然带有猎奇成分,但是他再也不会遭受安东尼奥尼拍摄《中国》之后由政府组织铺天盖地的恶评。
TheLastEmperor(MainTitleTheme)DavidByrne-TheLastEmperorOriginalSoundtrack
这首电影主题曲由美国音乐人,TalkingHeads乐队的主唱DavidByrne创作,极具东方韵味。而我们熟悉的“教授”坂本龙一则创作了其他其他大部分音乐,中国音乐家,谭盾的同班同学苏聪,也因为参与创作,与以上两位荣获奥斯卡最佳配乐奖,成为第一个斩获奥斯卡的中国人。
当然年的怪客还不知道贝托鲁奇,DavidByrne,以及坂本龙一的地位,更不知道电影让怪客惊艳的摄影出自大师VittorioStoraro之手。
印象中年好像没有什么特别有影响的国产电视剧,如果要说有,那就是版《射雕英雄传》在电视台的重播,那是暑假时分,就是前文提到的酷热的夏天,陪伴我们渡过这个难熬夏天的除了街坊们睡大街聊天,就是《射雕英雄传》了,虽然是重播,但是大家仍然看得津津有味,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所有家庭都在播放它,而万千台电视机同时传出的台词在空旷的街巷中构成了奇妙的回声,给怪客的脑海打下深刻的烙印。
那时怪客家里还没有彩电(不是买不起,而是买不到,要票),于是就跑到有大彩电的邻居家观看,惊异于原来《华山论剑》片头的太阳原来这么红,打狗棒原来真的很绿,而郭靖穿的衣服也挺花哨,不比欧阳克差。
世间始终你好甄妮;罗文-EMI精选王:射雕英雄传
年,还有一部美剧《神探亨特》风靡全国,记得班上一位同学极其喜欢,三句话不离,是真爱粉了。
《神探亨特》比早前在中国大陆放映《大西洋海底来的人》和《加里森敢死队》更加接近后来我们熟悉的美剧模式,可谓先驱了。
而一位叫做高群书的年轻人大概也没想到,24年后的年,他会因为拍摄一部叫做《神探亨特张》的电影而荣获金马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