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奥运火炬设计师和他那段ldquo被抛 [复制链接]

1#
绿色祛除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610/9050478.html

▲李凤朗,北京奥运火炬设计师,一个如今“脑袋往石头上撞”的人

01

第一次见面时,因为疫情的限制,我们辗转了好几个地方,最终选在了一个咖啡馆。

咖啡馆本是西方的一个传统。文艺复兴后,人们需要一个可以高谈阔论的公共空间,咖啡馆在某种意义上取代了教堂。这也是咖啡文化中最珍贵的部分,它隐含着自由、平等的精神追求,甚至蕴含了强有力的反抗精神。

这家咖啡馆在一家大型商场里面。我们都要了美式咖啡,他加糖,我加奶。这里不卖茶,但是他首先给我讲了一通“咖啡还是茶”的大道理。

他期望的场景,是服务小哥过来说,“coffeeortea?”在他这里,咖啡和茶是应该是可以对话的。

“coffeeortea”,对我来说,确曾是个问题。早在年我去德国访问,每到一处,主人便会给出两种选择:喝茶,还是喝咖啡。那只是简单的袋泡茶,但人家毕竟给了你选择的机会。我喝茶,也爱喝咖啡。出于礼貌,两者最好选其一,所以每次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我都要思考至少三秒钟。

这似乎暗含着一个文化选择的问题,自己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很多年后,这一命题被他点破。

“Whynotbothofcoffeeandtea?”

02

他本来应该只爱喝咖啡,甚至雀巢速溶,冲泡起来更节省时间。而现在,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他却捧着自己开发的史前陶器般的蛋形器皿,祝朋友们新年大吉。这个配合着底座的蛋形杯,可以用来喝茶,还是可以喝咖啡?

这次我想了不止三秒钟。

对于他来说,这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标新立异。他希望从工业化生产的体系里,能寻找到一种属于中国文化的态度表达。

他叫李凤朗,有着25年工业设计的职业纵深,曾担任联想的设计高级总监,负责联想品牌PC设计18年。年7月,他创办自己的设计师品牌L+Design,选择日用家居领域作为自己的创业方向。从此,这个资深的工业设计师,一个具有全球化思维的人,竟把心力花在了这“微观的吃喝用度的行为方式”上。

“我是从联想出来以后再去学习什么是生活的。”他说,“当时,在企业的快节奏里,我甚至没有时间去坐地铁,坐地铁的整个过程效率不够高。从家里到地铁站,一步一步走路的节奏,是我内心不能容忍的。我们的生活节奏,已经超出了人正常生理走路的过程。”

他的这些话,其实更像是一个时代之后的群体反思。

在联想时,他天天自己开车加入北京的拥堵,成为制造一系列问题的一员。世界似乎在野蛮生长,人类给自己积累了非常巨大的问题,已经让地球不可持续。但人们似乎浑然不觉,依然在商业链条上紧绷着自己的神经,穿行在一个又一个折叠的空间中。

他是大学老师出身。在到联想之前,他在哈尔滨理工大学教工业设计。年,他看到报纸上的一篇报道,提到联想的四大核心技术,第一项写得就是工业设计。他坐了一夜火车来到北京,到了联想就问前台,你们这儿还招聘吗?前台小姑娘随口说,你先回去宾馆等通知吧。要等多久?大约三个月吧。他当时就急了,拍着前台桌子说小姑娘官僚。

后来前台给人力资源经理打电话,人力资源经理又把他推荐给当时联想核心业务台式电脑的研发部分。结果,一个上午的面试,这个“鲁莽砸场子”的人就加入联想了。

他负责联想品牌PC设计18年,帮助联想捍卫了PC行业设计的领导者地位。而那18年间,中国社会沧桑巨变,人类社会则加速全球化、现代化。更实用、更便宜、更方便、更快捷,成为一个时代的最高法则。买买买,买买买,各种抢货,疯狂购物。是的,竞争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服务和更低的价格,这有什么不好吗?

而这个昔日的大学老师,逐渐意识到这一逻辑从源头上就存在问题。

“今天的商业世界不能降速,也不敢降速,一降速商业链条就会塌掉,所以只能越来越快,只能产值越来越大才行。”

最终,商业世界就像我们的地球一样,变成永远都不能停歇、也不敢停歇的陀螺,因为稍有松懈,便会被甩出发展的快车道。而真正的地球,早已被物质主义的鞭子抽打得气喘吁吁、力不能支。

这个进程是加速度的。一个似乎应是人文学者、*府智库或者未来学家关心的议题,让这个工业设计师忧心忡忡。他看到巨大的危机已经像一座冰山一样矗立在必经的航道上,那是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今天说的面对未来的准备,时间不会多长,就是下一波商业,一代人的青春努力,是五年到十年必然要发生的事儿”,“这根本不是说在忽悠”。

他认为全球的商业必须从源头上重新做体系架构。*策环境也已经在倒逼商业逻辑完全变掉。而中国正好处在改变这一逻辑的关键节点上。“今天整个产业大的动力还是技术,最核心的要素还是美国人。那我们从哪儿领导?一定是人文。”

就是说,未来世界要生存,商业逻辑必须创新;世界商业的重心正在或已经转移到中国,而在中国语境下的产业创新,只能从文化中来,不能从科技中来。

他说自己阅读都有障碍,也不会写文章,不能算“文人”,不在“文人”的表述里面。“但是我有‘文人’这样的思考边界,我今天的方式可能比‘文人’更有效。‘文人’是启发世界,是认为世界应该怎么样,而我会把人文思考表达为一个创新概念设计方案,然后找工厂生产出来,拿到社会上,用产品来跟产业和社会对话。这个对话的过程,也是达成共识的过程。”

人生转换场景之后,由于视野和参照的不同,很多人都会对原有的秩序产生反思。但这样的思考,不是摁个切换键那样简单,而且,并不是人人都能通过“出走”抵达新的高度。

“这件事我在联想思考了十年。”他说,“我想我20年前做老师的那个劲儿是从来没丢过,没变过。”

03

创办L+Design之后,他在广西桂林的甑皮岩遗址博物馆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在他看来,这个工作室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甑皮岩遗址博物馆的人类遗迹年代距今有年到年,跨度五千年。在那里,人类的祖先物尽其用,用蚌壳做成刀具和盘子,用骨头做成鱼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用火并创造了人类最早期的陶器。其中很多陶器底部都为圆底和尖底,可以随意放置在当时的泥土和沙地上。

李凤朗想,这种圆底的陶器,不正是捧在手里的感觉么?只有捧着,人与物之间的温度才会保持更为长久。

他将这个理念转化成一套包含有咖啡壶、茶壶、盖碗、茶杯、马克杯、蛋桌等在内的系列产品。他希望邀请世界各地的设计师来这里探索,希望大家一起从史前文明中去挖掘更多的智慧,共同设计面向未来的生活方式。

这种七千年前的陶器在世界各地多有发现。在中国,在土耳其,在埃及都出现过。所以说,某种意义上,他“捧着”的这个蛋形器皿,是人类的智慧源头,也是人类的同体起点。毫无疑问,这个源头是跨文化的。

“在国家形态出现之前,人们对很多东西的态度,可能跟未来更接近,因为它是更大的自我的释放,跟自然的关系更近。”但是,我们活得越来越不像自己的祖先——也不可能。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是当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事实上,这个面向未来的大目标,某种意义上的乌托邦,与我们的智慧源头非常接近。

04

他曾有一个更为引人注目的身份——年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师和项目总负责人。而我们,对那只曾经历尽波折、在全世界传递奥运圣火的火炬,印象太深了。

北京奥运也是现代意义上中国的“成人礼”。我们曾经拥有身体与精神协和共生、饱满飞扬的年代。但从唐宋以后,存天理、灭人欲,中国的文化与身体都慢慢变得虚弱起来,直至不堪一击。曾经的衰落,让中国人重新意识到身体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世界竞技场上的竞争力。奥运会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国在身体上重新成为了巨人,而北京奥运更是这种蜕变的加冕。

但是,我们的文化精神却一直处于困惑之中。由于种种因素,中国文化长期处在一个失语、虚空的状态。天人合一的时代早已彼岸化了。如何让我们既具有强健的身体,而同时又具有丰富的心灵?

“当时有两个诉求,就是设计一支怎样的火炬,既能代表中国的文化,又能代表中国的科技呢?”李凤朗说,“我们的理念就是要用纸去表达火炬,用纸去做一只火炬。纸的形状是平面的,但是纸的携带过程中、保存过程中是用卷的方式,比如传统的书卷、纸卷轴等等。”

于是我们最后看到了那支“祥云火炬”。

云状修饰也是中国独有的文饰。而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至少已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这是一个神秘浪漫却又司空见惯的历史文化符号,贫富贵贱、老少童叟皆可运用。其中的内涵,与北京奥运希望传递给世界的理念是一致的,就是和谐、共融。

纸,则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使人类文明得以广泛传播。而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红银对比的色彩,也产生了醒目的视觉效果。

“祥云火炬”问世后的几年间,云科技、云计算等等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从这个角度来说,“祥云火炬”有着内在的先锋色彩,尽管设计者当时并没有预料到这一点。

而李凤朗最想表达的,还是“祥云火炬”所承载的人文内涵。在今天看来,那只火炬最初的两大诉求——既能代表中国的文化、又能代表中国的科技,不如改成既能代表身体的强健、又能代表文化精神的丰满。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而已。这是另一个“coffeeortea”的选择问题。

05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无疑是很难的。很多人疑惑,当初李凤朗为什么要离开联想?

事实上,联想已经装不下他的设计“野心”:是否可以通过工业设计创造出更多产业突破的产品,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主张?

在一家巨型公司,文化诉求往往不是核心,尤其是联想这样的科技公司,最大的表达可能就是一台电脑。“但是我今天要表达成一个完整的生活态度,有那么多的触点,那联想的产品范围就太窄小、太单一了,这个角度来看,一台电脑远远不如一把椅子所代表的人文关怀更多。”

电脑是个工具,椅子反而是一种态度。他要回到生活态度里去,寻找更有意义的设计表达。他要提出生活方式以及产品定义的原则,然后拿着这个原则去跟技术对话。这是一套以人为核心的大体系,不是融在技术里面,而是要跟技术对话。

他抑制不住要当一次“主演”。

在联想,他不仅是“思考了十年”,还做好了整个理论体系甚至设计本身的准备。他常常后半夜在家里做家具,借此来训练自己的设计头脑。设计完了之后,周末去工厂打样,这样可以保证他是一个完整的设计师,可以不依赖任何人。

然而,现实给了这个“脑袋往石头上撞”的人当头一棒。

他原来以为这里面会有很多的共鸣,商业搭接起来会很容易,比如在中国最大的OEM家居企业,他去做设计,跟它做双品牌,利用它的渠道卖个几千万就够了。“我做的这样突破性的创新,对它来说等于插上一个翅膀,他们可以跟别人吹牛,你看我们可以跟李老师合作,至少我们有这样的工艺能力,能做出这么创新的产品,这是一个巨大的广告效益,对拿订单是有好处的。”

为了分散风险,他跟不同的四家企业进行合作。结果,在这些企业的渠道里,创新性的产品不是卖量多少的问题,“是一个也卖不掉”。这时他再去看中国整个的商业体系,才发现是“非常之糟糕”。整个商业体系的源头是房地产,如果房地产不供血,很多根本活不下去。至于那些网上销售平台,其实是实质上的广告公司,第一个门槛是先拿钱买流量,你出多少钱我就让多少人看到你,买不买,我不管,这不是广告公司吗?

“刚出来一年之内,我是英雄,但当我走到一年半之后我发现,四周孤独到没人,再走上一年半载的时候,我都快疯了,世界都在嘲笑我,我似乎根本就走不通,心理都快出问题了,我怎么看起来在跟社会做斗争,在干嘛呢?”

他仿佛被摁进了马里亚纳海沟。一个人跟世界对抗,其结果往往可想而知。

那一时期,说他“辛苦得像民工,虔诚得像教徒,感性得像疯子”,一点都不为过。他成了一个疲惫不堪的火炬手,高擎着孤独的火焰,转山一样循环往复,却不知下一棒该传给谁。他甚至都不确定还有没有“下一棒”。

不过,火炬即使向下,火焰依旧是向上的。这火焰,可以最先感受将来的风暴。

他并不是刻意去“对抗”。他并不是要成为地标或者向导。但他走的路是完全不同的,与主流世界保持了一种距离,不归队,这本质上就是一种对抗。“这个社会给我的反馈让我觉得我出问题了。”

还好,他没有疯掉,也没有落荒而逃。这时候,工业设计的理性帮助了他。他会根据事物的变化让自己不断迭代,但依然保有足够的坚韧。这是一个艰难的自愈过程。他最终还是调整过来了。当时,他甚至假设自己不做了会怎么样,比如就是为了写一本书,这本书都是失败的案例,就好像说去爬山从来也没登上过最高峰,但是仍然爬了十年,然后把这个心路写成故事。

要做一个先驱,而不是做先烈。或许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蜕变成一种面向未来的产业升级力量。

“我今天心里不再有被社会抛弃的感觉了,而且非常健康,这里边还产生很多附加的愉悦和幸福感,以及心理的支撑。现在我就觉得又回到了初始状态的那种使命感,感觉多了很多武器,多了很多可驾驭的东西,跟世界关联上了。”

从某个角度说,他此刻“捧着”的那个蛋形器皿,更像人类命运的炼丹炉。这个蛋形器皿比他当时设计的奥运火炬,可能更契合未来的样子。

跟我一样,他也喜欢打篮球,跟同事打,跟小区朋友打,打完球然后去喝酒。在联想的时候,基本每周都打,他通过打球放松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强度在不断下降,但他还是坚持打。篮球让他交上了很多兄弟。打球,是他关联世界的一大法宝。

而在下面的访谈中,我们将看到他更多跟世界关联的方法。对话有些长,但有心的朋友不妨继续看下去。

“Whynotbothofcoffeeandtea?”

▲在今天看来,祥云火炬最初的两大诉求——既能代表中国的文化、又能代表中国的科技,也可改成既能代表身体的强健、又能代表文化精神的丰满

“我今天说的面对未来的准备,时间不会多长,就是下一波商业,是五年到十年必然要发生的事儿”

搜神记:从联想的全球高级设计总监,到自己创办LplusDesign品牌,你现在希望自己身上贴一个什么标签?还是叫工业设计师?

李凤朗:如果从商业的角度,还是要归属为工业设计师,否则大家就没法知道你是谁了。未来创新到底是什么,不太容易描述,这是个麻烦,还是叫我工业设计师吧。最后的载体变成工业体系的一个商品、一个理念,成为品牌内涵就表达清楚了。品牌是商业体系大家共同的语言。我想探索的是针对未来的产业创新。

搜神记:你昨天给我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