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收藏奥运礼物的人们有些藏品值得一生寻 [复制链接]

1#

你想过没有,哪一类物品最能代表奥运?是奥运选手脖子上挂的沉甸甸的奖牌,还是他们走入赛场时胸前佩戴的徽章?是一路从雅典走向赛场的火炬,还是寄往千家万户的邮票?

在中国,有这样一批小众收藏家,他们分门别类地收藏奥运会的各种物品,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奥运文化。

卞岳望向记者展示奥运藏品。受访者供图

北京奥运会开启收藏之旅

年,百年奥运来到古老的北京,让中国人能在家门口感受到奥运会的魅力,这开启许多人的奥运收藏之旅。

宋宁是记者采访的几人中收藏奥运藏品最早的一位。

年,北京第一次申奥以2票之差没有成功。年,北京再次申办年第29届奥运会。这次,北京赢了。宋宁就是从那时开始收集世界各国和地区为北京奥运会发行的邮票和邮品。

“直到今天我都清楚地记得,申奥成功的那个夜晚中华世纪坛燃起烟花,我决定从这一天起开始收集世界各国和地区为北京奥运会发行的邮票和各种纪念邮品,用一枚枚小小的邮票记录北京奥运会的辉煌。”宋宁说,乐此不疲的收集开始了,年7月14日发行特2-《北京申办年奥运会成功纪念》成为他纪念年北京奥运会的第一件藏品。

那天晚上,身在山西的卞岳望也十分激动。他平时十分热爱运动,篮球、羽毛球、跑步,从小就爱“玩”。

“我就想支持北京奥运会,我请了二十多天假,从开幕式闭幕式,一直到北京看比赛。发现有奥运特许商品,当时也不太明白,就是觉得这也是对奥运的支持,所以我就使劲儿买,从小到一个徽章,大到瓷器玉器等等,包括门票之类,北京奥运会收藏了几千件,花了大概多万。”

王舒专门做奥运徽章类收藏,他的收藏之旅开始得十分偶然。

“我记得很清楚,年澳大利亚代表团一名团长送我的一枚徽章是我人生中收藏的第一枚徽章。年的时候,我在奥运村西门开茶馆,接待各国的运动员、教练员。有一天,突然赶上下大雨,当时澳大利亚代表团有四个人没伞,我就把店里边儿的两把伞借给他们了。后来特别有意思,当他来还伞的时候,特别遗憾地告诉我,因为下雨,他们回去后有一把伞又被别人拿走了,只能还给我一把伞,他感觉特别抱歉。我说没关系,都是小事情。然后他就坐着喝茶,走的时候送给我一枚澳大利亚代表团的徽章。这是我的第一枚徽章,从那时起,我就慢慢开始了徽章收集。后来,我才知道那徽章特别稀少,是一枚很珍贵的徽章。”王舒说。

王舒收藏的奥运会徽章。受访者供图

最早藏品追溯到第一届奥运会

随着藏品的增加,卞岳望的目标是开办一家民间奥博馆,如今,博物馆已经落成。

他又提出了自己的终极目标--“五个工程”。

“我要收藏把奥运火炬,枚不重复的奥运会奖牌,枚国际奥委会佩章,亲自到现场看场奥运比赛,这背后也就是张奥运门票和个故事,除此之外,收藏珍贵藏品件。这就是我‘五个工程’。”卞岳望说。

他收藏的最早一枚奖牌可以追溯到年雅典奥运会,那是第一届现代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我收藏了年雅典奥运会的一枚铜牌。这其实是颁给第二名或者第三名的奖牌,当年没有金牌,冠*获得银牌、橄榄枝花环和一张奖状,亚*获得铜牌、月桂花冠和一张奖状,第三名只获得铜牌。”卞岳望说。

现代奥运会从年第三届美国圣路易斯奥运会开始为前三名的选手颁发金、银、铜奖牌。金牌是奖牌中最难收集的,“因为金牌竞争大,最难得。”卞岳望目前收藏的最早的金牌是年伦敦奥运会的金牌。年北京奥运会的金牌,卞岳望也已经收藏到手,是一枚阿根廷男足冠*的金牌。

奖牌获得的难易也分国家。“中国人很重视荣誉,很少能收藏到中国运动员的奖牌。但有的国家可能比较穷,运动员登上领奖台以后,临走以前奖牌已经卖了。”

王舒收藏的最早一枚徽章也是年雅典奥运会的徽章。“那是年奥运会颁发的一个纪念章,相当于一个参与奖牌。”王舒说,徽章收藏相对小众,现在大多是摁扣类的,再早一些都是别针。他手中比较早的徽章还有年巴黎奥运会的徽章。

“开始都是运动员、教练员自己佩戴的,比赛结束时互相交换纪念,这就是交换徽章的起源。萨马兰奇接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后,重新制定了一些规则,开始出现赞助商的徽章。”

宋宁收藏的年第一次申奥的首日实寄纪念封。受访者供图

三名中国人竞拍雅典米栏铜牌

现在奥运藏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大多数藏友都是像王舒、宋宁一样,专注一类藏品,并且以成套收藏为目标。

“我最早收集的是北京奥运会各个参赛国家和地区代表团的徽章,都已经收集了十几年,还有几枚徽章在默默地寻觅当中,没有收集到。我觉得,可能这一生,都会为寻找这几枚徽章而努力。”王舒说。

为了寻找和交换徽章,王舒加入了北京收藏家协会体育专业委员会,担任副主任,负责奥林匹克徽章收集、收藏的交流活动,组织大家定期举行交流交换,此前一直在玲珑塔举行,最近改在报国寺。“就相当于一个中转站,基本上全国各地的藏友都会在这里交换、交流,一些徽章会寄给我,我再统一分发给大家。”

他手里一枚几内亚比绍的年奥运会徽章特别难得,获得也大费周折。

“我的一个收藏主题,是年北京奥运会代表团徽章,其中,有一枚团长章费尽周折才得到。那是年之后,突然发现,几内亚比绍还有一枚特别大的团长章。团长章是代表团在开幕式时候领导佩戴的徽章,我发现它的存在之后就一直在找,也出国参加了很多奥林匹克博览会,就是一直没有看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的一个朋友去观看里约奥运会,在观看比赛的时候,看见几内亚比绍代表团佩戴了一枚相同的徽章,然后就给我打电话问要不要。我说要,你帮我换吧,拿什么东西换都行,然后他就去了。可能几内亚比绍这个国家比较穷,人家也不换,但可以卖。我就说甭管他多少钱,直接拿下。最后以美元成交。”王舒说,当你费尽周折寻觅的一枚徽章,在异国他乡的一个赛事上突然出现,这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情。

卞岳望有一枚年雅典奥运会米栏的铜牌,得来也费了不少工夫。

“竞拍的这枚铜牌是古巴名将加西亚的。实际上起拍价很便宜,但是最后拍得很高,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包括拍卖行老板,也不明白为什么一枚铜牌能拍这么高,因为铜牌一般不贵。结果是三个中国人最后竞拍,我们都知道刘翔是雅典奥运会米栏冠*,这枚铜牌是跟刘翔一起跑来的,虽然是个陪衬,但也跟中国有关系,所以最后价格翻了好几倍。”卞岳望说。

他的藏品都很难得。

“我有一把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冬奥会的火炬,那是第九届冬奥会。那届的火炬数量是历届奥运会最少,不管是夏季奥运会还是冬奥会,所以那把火炬非常难得,也是我非常重头的一个藏品。”卞岳望解释,早年火炬数量少,因为火炬传递时,是把火炬向下传递,并非人手一把火炬。

卞岳望收藏的奥运奖牌。受访者供图

家人从不解到支持

卞岳望几人为收藏所费不赀。

卞岳望的一个目标是看满场奥运会赛事,除了北京奥运会,他还去了伦敦、里约热内卢两届夏奥会,以及韩国平昌冬奥会。已经看了90场左右。按照原计划,他的场可以在东京完成。因疫情原因,东京奥运会去年没有举行,今年情况尚未可知,他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北京冬奥会。

王舒也去伦敦看过奥运会,大概花了将近20万。他们在藏品上的投入,远不止这个数。

“家人开始的时候是不支持,你想徽章就是一个小铁片儿,在年你就得要花几百块去买,所以当时家里人特别不理解。伦敦奥运会之后,又参加了很多国际奥林匹克博览会,家里人也慢慢了解,其实这是一个文化,现在也挺支持我做这个事儿的。”王舒年近五十,徽章收藏已经成为他生活的重心。卞岳望也提前给自己退休,他觉得自己是中国在奥运藏品中投入最多的人之一,他觉得自己喜欢,留点养老钱就行。

宋宁的集邮爱好影响了他的女儿,成为了他俩共同的事业。

他清楚记得年8月8日,北京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放假1天。白天北京年奥林匹克博览会开幕,一清早他就带上已经考上北大在家的女儿一同前往北京展览馆去参观奥博会,一进馆就见人山人海。

“我决定和女儿分兵两路,她去各国展柜前排队盖戳,我排队购买奥博会邮票的首日封去实寄,然后我们会合继续参观。”王舒说,他俩看到了平时难得一见的来自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的馆藏珍品——《国际奥委会珍品收藏》邮集,洋洋洒洒27个展框,还有历届奥运会的金牌,还在现场亲手铸造了奥运纪念币。下午3点多赶紧回家,准备晚上在家观看开幕式。

当天还要发行-18《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纪念》邮票一套1枚,因为邮票图案内容涉及开幕式的核心机密,因此集邮者只有在开幕式后才能买到邮票。8月8日零时起,北京全市的22个邮*网点就开始销售这张邮票了,看完开幕式,王舒就去排队购买开幕式邮票寄首日封了,回到家里已是深夜,但是父女俩乐此不疲。

目光投向北京冬奥会

在王舒看来,奥运徽章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是分不开的。

“奥林匹克徽章交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是徽章文化很重要的一点,让大家能无障碍、无国界地交流,虽然语言不通,但是并不阻碍大家平等交换,可以一比一交换徽章,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徽章好,我还可以拿两枚章来换你一枚,大家在其中都感受到了乐趣。”王舒说。

年7月31日傍晚,吉隆坡传来佳音,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获得年冬奥会举办权。北京成为奥运历史上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

“北京冬奥会做的24节气徽章非常好,收齐要等一年,一个月只出两枚。我准备收藏一套,最好的结果就是24枚收齐,并且编号一致。”卞岳望也有很多徽章收藏,在他看来,北京冬奥会的很多纪念品和中国文化结合得更好,这次冬奥纪念品中的高端藏品他也十分喜欢。

当年宣布投票的结果是当日17点30分至18点30分之间,北京大多数邮局的关门时间是18点。所以当天下班之后,宋宁赶到距离单位最近的邮局,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自制纪念封,封面印有“北京张家口申奥成功年7月31日”字样。“当时心里对北京能赢充满信心,所以果断交寄。”宋宁寄完后就回家看电视等结果。

“从年7月31日北京申冬奥成功至今,北京冬奥会每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我都会实寄邮品,我要用实寄封片记录北京冬奥会从申办成功到筹办历程,再到最后成功举办。”宋宁说。

新京报记者李玉坤

编辑陈思校对薛京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