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北京报道
3月13日晚,北京冬残奥会完美收官。
它究竟有多完美?用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的话说,“北京冬残奥会把办赛水平提高到了新的阶段,为未来冬残奥会树立了标杆,祝贺中国成为冬残奥运动强国。”
对于这样的肯定和评价,中国实至名归。历经9个比赛日的拼搏,中国代表团取得18金20银23铜共61枚奖牌的佳绩,位列冬残奥会金牌榜和奖牌榜双榜首,创造了我国参加冬残奥会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中国队以如此令人印象深刻的方式改写历史。
而这,距离实现“零的突破”的平昌冬残奥会,不过只有四年的时间。对于这样的成绩,北京冬奥组委奥运村部部长沈千帆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非常精彩,超出预期。”
历史节点,历史使命。除了成绩外,中国还全面兑现了申办冬奥盛会时的每一项承诺,从“三个赛区、一个标准”,到令人叹为观止的无障碍环境,以及让人感动的贴心服务都深深地打动了各国残奥运动员。北京冬残奥会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东道主的体育实力,同样看到中国彰显的大国风范和担当。
四年,从1枚到61枚
与冰雪运动强国相比,中国的冰雪运动起步较晚。
年,中国首次登上冬残奥会的舞台。那一年,中国的滑雪参与者不到总人口的1%,而日本、法国等国的滑雪爱好者占总人口的10%左右。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在年美国盐湖城、年意大利都灵和年加拿大温哥华三届冬残奥会上,中国队的参赛运动员均不足10人。年索契冬残奥会,中国派出10名选手参赛,其中轮椅冰壶队获得第四名,创造了彼时中国参加冬残奥会的最好成绩。
年,第五次征战冬残奥会的中国代表团终于在韩国平昌“破冰”——中国轮椅冰壶队一举夺冠,为中国实现冬残奥会金牌和奖牌零的突破。
从参与冬残奥会到奖牌的破冰之旅,我们用了16年,而从“零的突破”到冬残奥运动强国的历史性飞跃,我们只用了4年。不过,这样的飞跃并非一蹴而就,所谓成绩开挂,不过是厚积薄发。
年,北京成功申办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第13届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这是14亿中国人第一次拥抱奥林匹克的冰雪圣火。
不打无准备的仗。随后,为了备战冬残奥会,各级残联组织通过实施系列行动方案,组织选拔优秀运动员,聘请国内外高水平教练员,培养冬残奥分级员和国际裁判员等技术人才,完善冬季体育设施,开展全年不间断训练。7年来,我国将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并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国冬残奥运动水平随之快速提升。
据记者了解,在北京成功申办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前,中国仅仅开展了两个冬残奥大项。年索契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的10名运动员参加了2个大项5个小项的比赛。如今,在本届冬残奥会上,我国参加了全部6个大项中的73个小项角逐,实现了比赛大项全覆盖。同时,运动员的数量也由不足50人发展至近千人。
最终,在本届冬残奥会上,中国队不仅成功“解锁”了残奥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单板滑雪和冬季两项全部4个雪上大项的金牌,并在残奥单板滑雪和越野滑雪两个大项上分别以3金和7金位居所有参赛队之首,在残奥冬季两项和高山滑雪中也分别获得4金和3金,均位于三甲之列。
同时,中国轮椅冰壶队实现卫冕,中国残奥冰球队更是“出道即高光”,首次参加冬残奥会便取得了铜牌的成绩。
每一次都是书写历史,每一刻都在创造奇迹。最终,中国代表团以18金20银23铜共61枚奖牌的佳绩完赛,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从1到61,这个数字变化的背后,是残疾人运动员们的坚韧和汗水,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践行冬奥之诺,展示大国担当
赛场上,是运动员们实力的比拼;赛场外,则是国家实力的彰显。
北京冬奥组委副主席杨树安曾表示:“短短几年间,残疾人积极参与(冬季)体育项目,这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经济和社会发展了,对残疾人体育事业有了更多的条件去关心和支持。残疾人又非常自强不息,多种因素综合在一起,毫无疑问,我们取得了成功。”
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全项参赛、勇于超越,自强不息、团结拼搏,奏响了坚韧不屈、乐观进取的生命凯歌,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成就。同时,中国残奥代表团的成绩创造了历史,中国也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精彩的冬残奥会。
作为此前巴西代表团的一员,帕森斯曾参加过北京年残奥会。不管是防疫*策、场馆条件、无障碍环境,还是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的贴心服务,本届冬残奥会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果说北京年残奥会永久改变了夏残奥会的举办方式,那么北京年冬残奥会也将把冬残奥会的办赛水平提升到新高度。”帕森斯表示,作为东道主,中国通过提供最好的平台、最流畅的运行和最体贴的服务,让残奥运动员更好地发挥。而残奥运动员通过在赛场上的表现,激励并改变着整个世界。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大国之诺,一诺千金。
据记者了解,北京冬残奥会筹办之初,北京冬奥组委便一直坚持“两个奥运同步筹办”的原则,坚持场馆无障碍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从公共场所随处可见可触可使用的坡道、盲文、无障碍卫生间,到智能化无障碍服务平台,再到新闻、体育赛事转播的手语播报系统,北京冬残奥会的无障碍设施和无障碍服务得到广泛认可,彰显着东道主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
为打造无障碍环境,除了北京冬残奥会对三个赛区的基础设施做出数十万处提升外,全国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有81%的出入口、56%的服务柜台、38%的厕所进行了无障碍建设和改造,中国万残疾人将从中受益。
就此,国际残奥委会无障碍专家伊莱亚娜·罗德里格斯表示,除了硬件的无障碍之外,文化和观念的无障碍更显珍贵,“让残疾人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在这方面北京无疑给下一届冬残奥会的东道主设立了标杆”。
人人参与体育,关乎人的平等权利和固有尊严,其中,运动对于残疾人而言更是意义非凡。它不光有助于残疾人增强体质,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在体育特有的团结拼搏友爱氛围中,培育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促进社群的自我认同与赋能。更关键的是,残疾人积极参与竞技体育,是其突破自我、激发潜能、拼搏出彩的重要舞台,可以成就卓越品质,实现人生梦想。
正如此前发布的《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和权利保障》白皮书所言,残疾人体育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人权状况。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不仅体现出残疾人的体育精神与实力,更体现出中国式的人权与国家发展的成绩。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照亮银河。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上,寓意“光明、勇敢、平等”的冬残奥会火炬缓缓熄灭,但人们心中的火焰却永远熊熊燃烧。
闭幕式上,北京冬奥组委主席蔡奇致辞时表示,我国将继续发扬“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携手推动残疾人事业实现更大发展,一起走向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徐芸茜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