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真正无与伦比”奥运盛会,有力的疫情防控功不可没。“以人为本”的疫情防控*策,让赛事举办更精彩,让社会面运行更平稳,也让观赛体验更优质。
年2月20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焰火表演。新华社记者曹灿摄
“我们和国际奥委会共同制定的《防疫手册》成为所有利益相关方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副部长、疫情防控办公室副主任*春介绍,各项防疫措施既体现“以赛事为核心,以运动员为中心”的办赛理念,又要精心做好疫情防控。“成功的防疫成就了精彩的奥运!”
闭环管理,筑牢防控之墙
面对疫情压力,保障冬奥会参赛各方人员健康安全成为重中之重。北京冬奥会严格执行《防疫手册》,采取严格的闭环管理*策,闭环内外独立运行,筑牢疫情防控之墙,保障冬奥会和社会面安全平稳运行。
1月4日,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一个月时,北京冬奥组委启动闭环管理试运行,以使各项工作得到充分磨合,能够在1月23日正式开启赛时闭环管理后为各方人员带来安心、舒畅的冬奥之旅。
闭环内外精准的流线设计是闭环运行成功的关键。五棵松体育馆承担北京冬奥会冰球比赛,该大型体育馆门多、路多、房间多。为确保闭环内外不交叉以及闭环内各类人员路线少重叠,工作人员从年10月就开始摸索制定路线,把场馆的路和楼梯走了百余遍。
这是年12月30日拍摄的北京冬奥会张家口冬奥村(冬残奥村)。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线路要经过很多遍的测试,并且要根据防疫形势的变化和*策要求,不断地修改,直到比赛前才最终定下来。”五棵松场馆运营团队防疫副经理李婕说,“除要保证闭环内外绝对隔离,还要保证记者与运动员只能在混采区有一米间隔的接触,而且要尽量减少媒体与工作人员的聚集。”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在北京冬奥会期间,闭环内核酸检测阳性率仅为0.01%。“(北京冬奥会闭环)是整个星球中最安全的地方之一,我们所有人在闭环内都生活得非常安全舒适。”
闭环内外“双轨并行”,完全无接触,也保障了社会面人群的健康。*春表示,由于将闭环内传播风险控制在了最低水平,也有效阻断了疫情向社会面“外溢”,在有观众观赛情况下实现了观众“零感染”。
“闭环管理只是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让闭环内外的人们都安全。”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执行主任杜比说。
举措精细,打造安心体验
北京冬奥会期间,闭环内各大场馆入口、运动员通道、电梯间、媒体工作间、餐厅等随处可见感应式消*装置,随时伸手即可瞬间完成手部消*。同时,专业消杀工作人员定期对场馆各个角落开展环境样本采集和消杀。
这是1月28日拍摄的国家速滑馆媒体工作间防疫措施提示牌。新华社记者丁旭摄
“我原本还担心过在餐厅一同进餐可能存在传染病*的风险。但事实上,在餐厅里,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被隔开的自己的空间,洗手、消*、戴口罩,去哪儿都觉得很安全而且有保障。”美国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玛丽亚·贝尔对在北京冬奥村里的生活赞不绝口。
闭环内,进行核酸检测成为所有人员开启一天行程的首要环节。参加北京冬奥会女子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比赛的马耳他运动员珍妮丝·斯皮泰里说:“每天的核酸检测很方便,就在餐厅旁边,你去吃个早饭,然后再用不到10秒时间去做个核酸就行,这一切让我感到非常安全放心。”
科技防疫也站上冬奥“舞台”。在张家口赛区,10万台使用自然超粒子技术的空气消*机,在赛时开展24小时不间断杀菌消*;数字人民币在闭环内的应用,省去携带实体人民币以及找零的不便,实现快速高效结算,满足防疫要求。
针对涉冬奥伤病员,北京冬奥会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开展精细化服务,派出余名医疗骨干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2月10日,北京年冬奥会高山滑雪男子全能比赛在延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举行。图为高山滑雪医疗队队员用雪橇船将瑞士选手扬尼克·夏布洛茨带离赛道进行进一步救治。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赛时,涉冬奥伤病员分为新冠肺炎确诊与疑似患者、闭环内发热症状患者、闭环内其他伤病员、闭环外发热症状患者、闭环外其他伤病员等五类。18医院实施精准分类收治,避免不同风险伤病员流线交叉。
此外,鉴于北京冬奥会期间闭环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闭环外及观赛观众零感染,相关组织方在比赛进程中简化观众观赛后核酸检测及健康监测流程,科学合理调整和增加观众上座率,让更多观众置身现场,感受冰雪热情。
服务周到,彰显人文关怀
由于疫情防控要求,此次到冬奥会采访的媒体记者无缘走出闭环近距离体验中国的风土人情。北京冬奥组委组织15场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系列线上观光采访直播活动,涵盖北京、上海、四川、河北、广东等五个省市。共有来自家次媒体的人次参与。
此外,北京冬奥会还组织5次长城观光活动,62家次人次参与。美国盖蒂图片社记者皮埃特罗·罗兰迪表示,这是他第一次来北京,也是第一次到长城。“中国是个很大的国家,这些天在北京我感觉很好。除了北京,中国也有很多地方可以去玩,生活很精彩,我会把这些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2月11日,在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媒体工作间,志愿者韩哲彬(右一)向外国记者赠送“冰墩墩”口罩。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医疗服务处项目专家樊庆表示,北京冬奥会的闭环管理不仅防疫有效,且充满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运动员和工作人员的自由。
2月18日,荷兰速度滑冰名将克罗尔夺得男子米比赛冠*后,第一时间不忘深情感谢帮他实现奥运冠*梦想的地方——“非常享受在北京的这段时光,这里的人们很友好,这里的防疫措施很安全,谢谢中国!”
“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下,中国*府和中国人民,为全世界运动员提供了热情接待,并为运动员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运动员们非常开心,也对场馆设施、奥运村以及闭环内的安全状况感到十分满意。此外,北京冬奥会的奥运氛围在我参与的历届比赛中也是最浓厚的。”巴赫说。
孔祥鑫赵旭罗鑫
来源新华社
编辑曾田
编审田旻佳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