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我与冬奥这八年
TUhjnbcbe - 2023/8/1 21:40:00
北京知名扁平疣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13030.html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冬梦”,几笔写意与运动员在冰雪天地间的英姿相融,曼妙而飘逸。

“飞跃”,书法灵动幻化为运动员矢志拼搏、冲向胜利的剪影,灵动而激扬。

北京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分别将“冬”“飞”二字的中国书法形态,巧妙地与现代设计、冰雪运动姿态合为一体,让全世界在北半球的这个冬日,记住了两个浪漫、美丽的汉字。

作为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处高级专家,林存真不仅设计了“冬梦”“飞跃”,还全程参与冬奥品牌与形象景观的创意、设计与实施管理工作。从火炬“飞扬”、30种体育图标,到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人在画中游”等场馆景观……点点滴滴、每个项目的完善,都见证着林存真的付出与汗水。

年,从德国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后,林存真回国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任教。年,从为北京申办年冬奥会设计会徽开始,她便与北京冬奥结缘,那时,林存真所设计的“墨舞冬奥”,最终从候选作品中脱颖而出。

在4月8日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林存真被授予“突出贡献个人”称号。她说,回望与冬奥相伴的8年,面对困难与挑战,她与团队“一起向未来”——用中华文化展示气势恢宏的冰雪画卷。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每一届奥林匹克,都不仅是一次全世界的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会。

北京冬奥会上,许多独具匠心巧思的文化设计,如水般浸润无声地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魅力。

什么是冬奥形象景观?“形象地说,相当于给冬奥‘化个妆’”,林存真说。在所有的冬奥会竞赛或非竞赛场馆、涉及冬奥的地点实行统一的标识与装饰系统,从此,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便被刻上了独一无二的文化烙印——“这些文化元素诠释着、定义着‘北京’,使之展示出有别于任何一届冬奥会的个性。”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思想,是北京冬奥会形象景观从申办到筹备,始终秉持的设计理念核心。

“中国的哲学思想中饱含对自然的敬畏,与自然紧密贴合。北京冬奥形象景观设计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就像一条红线,串联起创意设计中的所有文化内涵。”林存真说。

会徽的设计创意是象形——象冰雪运动之形,将运动的人与书写的字完美合一;“冰墩墩”是只熊猫,是自然的一部分,但它的‘冰壳’又像是宇航服,原本活泼可爱的形象便巧妙地与冰雪梦、科技梦相合;‘雪容融’的设计创意源于灯笼,红彤彤的造型不仅祥和喜庆,还能从‘心’点明,去照亮前路,正如冬残奥会运动员拼搏不息、永不放弃的精神激励着全世界……

火炬“飞扬”的设计灵感来源,是当时林存真没舍得扔的一片蝴蝶兰枯叶,这片叶给当时已几易其稿的火炬设计团队带来了转机。

“那片枯叶自然卷曲得特别好看,我一直搁在办公桌上。火炬设计迟迟没有更好的方案,我忽然想到这片叶子,它是多维曲线旋转的状态,是大自然创造的美。我就拍视频发给火炬设计团队,帮助他们突破创作瓶颈。”林存真说。

火炬整体外观螺旋上升,仿佛丝带悠扬飘舞,呈现为飞扬的火焰。“飞扬”承载着奥林匹克圣火,最终在2月4日晚来到国家体育馆“鸟巢”,一簇“微火”点亮了千万雪花。

传统文化时尚表达

场馆形象景观同样是冬奥筹办中的重头戏。“44个竞赛及非竞赛场馆,要对应44支团队,每个场馆设计都要‘一本一馆一策’,模拟设计每一条流线、每一个景观节点。”林存真说。

要将中国元素融入场馆内的景观设计并非易事,国际奥委会有严苛的标准、也有商业诉求。在林存真看来,最重要的是找到契合点。

当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启,不少观众在比赛现场或电视机前惊喜地发现赛场围挡颇具创意,它们就像一幅幅动人长卷,运动员置身其中,宛若“画中游”。

事实上,冬奥场馆景观工具包正是从中国长卷山水画中汲取的灵感。“《游春图》《潇湘奇观图》《富春山居图》《千里江山图》……中国的长卷绘画很有‘节奏感’,有疏密和虚实配搭,这很符合工具包所需的1∶4、1∶2比例。”林存真说,找到关键节奏后,就可以配搭、组合,按照不同项目的规律去组合不同的场馆。

速滑要求紧凑、凌厉,冰壶要求沉稳、平缓,花滑要求婉转、优美……林存真团队将中华文化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场馆之中,既满足了功能要求,又自然地展现文化魅力。

“他们用中华文化中的感性审美解决了国际奥委会的理性要求。”全球体育品牌专家、国际奥委会顾问西奥多拉赞叹地说,“(这些)形象景观太了不起了!为比赛中的运动员提供了完美背景,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五环和谐共融,汇成了最鼓舞人心的画面!”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MMC)的形象景观设计,是林存真耗时最长、倾注心血最多的。作为汇聚来自世界各地新闻工作者的非竞赛场馆,林存真希望MMC的设计能够精巧布局、移步异景,整体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和底蕴。

“我们无数次走流线,给每一个点做个性化设计,给MMC的每一层做功能区分。展示冰雪文化的,展示春节、庙会等传统文化的,展示北京城市景观的……冬奥期间,记者都在闭环内工作,有的记者是第一次来北京,由于疫情防控需要,没办法出去走走看看,我们就在MMC中引入城市景观,在前往餐厅的路上设计北京风光‘打卡点’。”从北海滑冰,到“游览”故宫、长城、颐和园……巧妙运用前景、后景之间的关系,林存真带领团队打造了许多交互性景观。

MMC地下二层的《冰嬉图》也是其中之一。设计团队将《冰嬉图》中的一些人物分拆出来,冰痕也一直延伸至地面,各路记者身处其中仿佛与画作相融,在《冰嬉图》的立体构成中“滑冰”。清代名卷有了“新玩法”!林存真认为,将新的手法、新的材料、新的设计与中华文化相结合,可以赋予传统文化以时尚特质。“中华文化年的深厚底蕴不一定非要‘深沉表达’,也可以很时尚、很有趣地表达,这也是我们一直很想做的。”

共享荣光再次出发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核心图形设计,是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历史上首次使用动态形式完成核心图形的展现,共75秒,由人与计算机共同创作完成。

核心图形将延庆、张家口赛区的山形及长城形态,与取自《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相融,再将象征速度、技巧与力量的线条与赛场滑道、雪道相融,使远山间的冬季美景既含中国风韵,又彰显竞技体育的动感魅力。

“年北京奥运会的核心图形是祥云,应用时是切割局部来用到适合的场景。那时我印象特别深,一些场馆觉得核心图形不够用,他们很想立足场馆赛事特点、个性化地使用图形,但静态核心图形确实有局限,没办法满足这样的需求。”相较于静态图形,动态图形的拓展性非常强,每一帧都是一个静态画面,75秒里有上万幅不同的画面。“技术上可以实现场馆各取所需,做出最优选择。”林存真说。

体育项目图标设计也是历届奥运会的“规定动作”,要对体育项目做出图形化诠释。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体育图标共30个,包含24个北京冬奥会体育图标和6个北京冬残奥会体育图标。谈及设计过程,林存真直呼“特别难”。

“体育图标要兼顾专业性与美感,因为每个图标都要展现一项体育项目精准、优美的动作,要展现非常优质的运动形态。如果一个动作看上去‘下一秒就要摔了’‘快要失去力量了’,那就是不合格的图标。”她说。

体育图标以霞光红为底色,寓意日出东方,代表着热情和希望。设计中以汉字为灵感来源,又一次用中国文化符号为奥林匹克增添了新的光辉。

其中,林存真最喜欢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的体育图标,因为最难。“速度滑冰要从正面、从没画出上身的形象中,仅凭四肢来彰显运动员的发力状态;花样滑冰要借助运动员提刀的动作,来展现这项运动的优美和技巧。一遍遍修改,我们才最终确定了这两项运动的图标样式。”

生机盎然的早春时节,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挥手作别,林存真的冬奥之旅也告一段落。4月8日,她在人民大会堂,胸前佩戴着象征荣誉的大红花。接下来,她将回到中央美院的讲台,“整个冬奥的形象景观设计经验就是鲜活的教材,我会带给学生们,让他们更好地讲述中华文化,诠释新时代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与冬奥这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