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记者喻珮)第18届亚运会正在印尼雅加达举行,设立了田径、体操等奥运项目,以及中国武术等许多体现亚洲特色的体育项目。而在中国古代,如果开一届“运动会”,会有哪些项目?“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带你一探究竟。
中国古代体育文物展由四川博物院与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率先发起,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全国各地博物馆相继携馆藏文物合作主办。自年正式启动以来,展览已配合国内大型赛事先后举办了六站巡展,余件文物再现了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的情景——彩绘童子抱鞠俑、褐彩蹴鞠纹枕、仕女打马球俑、宋代木质象棋子……
博物馆陈列资深策展人、四川博物院特展部主任谢丹透露,未来四年,相关体育文物展览将在世界各地巡展至第十五站。
让我们跟着策展人,一起围观别开生面的“古人运动会”,一睹古代体育运动的风采。
君子六艺儒者知兵——射御
无款校射图(局部)横幅长.3厘米宽95.3厘米;清南京博物院藏
“君子之争,必也射乎”。射艺不仅是对射手射箭技术的培养,更包含了对射者品德、心境和意念励炼的哲学内蕴。
射礼又称礼射,是君子六艺之一。西周时期以射箭比赛为重要的礼仪活动和教育手段,射礼按等级可分为四类: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射礼有详细的竞赛规则,有缜密的组织分工和专职人员,有名次和奖励等。这使射礼成为堪与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相媲美的大型古代竞技运动会。
习射画像砖;长24厘米宽39厘米高6.6厘米;东汉四川博物院藏
由拓片(下)可见,画面上两个手持弓箭的射士,左边一人侧身向右,戴冠、着长袍,腰间束带,悬佩箭箙,三箭斜插于箙内,箭头露于身后,右手执弓,左手搭箭于弦,欲射。右边一人头上着帻,身上亦着长袍,腰间束带,右手执弓,左手搭箭于弦,欲射。
赛马图(局部)卷清四川博物院藏
骑御包括“御术”与“马术”,是中国古代流行久远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御”指驾御马车的技术。由于先秦战争主要是车战,对于贵族青年来说,学会娴熟地驾车,掌握“御”的技术非常重要。西周时期,御术和射术同为“六艺”的主要内容。根据实际经验总结出五种驾车的技术,即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马术,主要包括马戏和赛马两类,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唐宋时期,马术获得新的发展,延至明清,马术运动更为兴盛,不但民间流行,甚至*队也将其作为练兵的手段。
唐三彩骑马狩猎俑;长23.5厘米高32厘米;唐代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唐三彩是观众比较熟悉的唐代文物。这件骑马狩猎俑的骑手通体施绿釉,头带幞头,身着袍服,而马通体施褐釉,圆目如矩,两耳上竖,神态矫健,马背上原似卧有一猎豹,仅余三爪。
内外兼修形神兼备——武艺与武术
武,止戈为武;术,思通造化、随通而行为术。中华武术之博大精深,不仅因其是一种出色的技击技巧,更因其承载着中华文明之*魄。武术活动起源于史前人类的社会实践,兴盛于宋代,明清时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丰富多彩的套路,形成风格迥异的流派。
谢丹说,在华夏文化的土壤中,历史慷慨地给了中华民族发展武术的时间和条件,使其在体系的构成、文化的内涵等方面都博大精深。
少林技击图谱册;
纵25厘米,横15.4厘米清
;四川博物院藏
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中一大派。少林寺武术以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人才众多,武功高深而成为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幅少林技击图展现了少林技击内容丰富并有其独特的训练步骤,其内容为短打、十五合里外横炮、二十四炮打法。本图谱对于再现清代时少林武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球场竞逐健儿英姿——球类运动
中国古代球类运动项目繁多,规则完备,开展范围广泛,独具特色。在这些球类项目中,以被称为古代足球的蹴鞠、骑马以杖击球的马球、徒步以杖击球的捶丸等为主要运动形式。
抱球童子俑;高29厘米底21×16厘米;宋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藏
童子身着罗衫,抱球趺坐平视,神态独特,其手中所抱之球为宋代特制充气鞠,反映了当时儿童蹴鞠的基本情形。
蹴鞠又称踏鞠、塌鞠或蹙鞠等,是中国古代一种足球运动,起源于战国以前,在汉代获得极大的发展,唐宋时期最为繁荣,明清开始走向衰落。蹴鞠比赛规则完善,娱乐性强,无论是在*队还是在民间都极为流行。
马球,又称波罗球,又名击鞠、打毬等,是一种马上击球的竞技游戏。马球运动最早出现于中亚草原,自唐代传入中国,受到唐宋辽金元明等朝代皇帝和贵族的推崇。比赛分为两队,每队四人以上,穿专门球衣;球门设一或二个,一般是一块木板,中心挖一圆洞,后接网盛球。赛前宣布赏格,以破门为胜,胜者获奖。
打马球铜镜;
直径18.5厘米厚1厘米;
唐扬州博物馆藏
这件菱花形铜镜镜背纹为四名骑士,手执鞠杖,跃马奔驰,做击球状。人与球之间衬以高山纹、花卉纹,显现出在郊外运动场比赛的情景。马球运动在唐代十分活跃,深得皇帝和贵族的喜爱。马球图也成为铜镜纹饰中的一种题材。
长沙窑胡童步打球俑;通高6.5厘米底盘厚0.6-1厘米直径4.6厘米;唐常州博物馆藏
捶丸,源于唐代的“步打球”。“步打球”由唐代马球演变而来,是将马球的打法规则与技术变为地面比赛的游戏,类似于现代曲棍球。
根据《丸经》记载,捶丸的玩法是在空旷地上画一球基,离球基七步至百步做一定数目的球窝,旁树彩旗,用棒从球基击球入窝,以用棒数少或得穴数多的一方为胜者。捶丸运动是君子之术,所以不设裁判,这和今天的高尔夫球非常相似。
纹枰坐对谁究此味——围棋
围棋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意韵深远,魅力无穷。到唐代,围棋开展更为广泛,棋手棋艺更高,朝廷专门设立“棋待诏”,成为专业围棋手的开端。围棋在唐代东传至日本、朝鲜等国,并逐渐发展为日本的传统娱乐项目,涌现出许多围棋高手。唐代还举行过多次中日高手间的对抗赛。直到今天,围棋依然是东亚地区十分流行的体育娱乐活动。
白瓷围棋盘;
高4厘米边长10厘米;
隋河南博物院藏
围棋盘为正方形,上面刻有横竖界格各17格,加上两边,构成19道棋盘布局。四角和中央各饰有一黑点,分别代表现代围棋中的天元和角星。盘下四侧有类似壸门的装饰。通体施白釉,下部露胎。这件围棋盘与现代围棋盘相同,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19道围棋盘。
角力相扑擂台竞技——角抵
角抵是中国古代的摔跤活动,商、西周时期被称为角力,是*队的训练课目之一。春秋战国时期,角力成为观赏性体育活动,汉时称蚩尤戏、角抵戏等。魏晋南北朝时角抵发展为摔跤。唐代一般称角抵,宋代习惯称相扑,明代摔跤沿用唐代旧称角抵,清代称为跤子。
邛窑玩具小儿摔跤宋四川博物院藏
这件高6.4厘米的小型“玩具”着以青釉,两小儿相抱摔跤状。宋代邛窑除烧造各类日常生活用器以外,还烧造玩偶,表现出宋代人们丰富的娱乐生活。
羽人竞渡百舸争流——龙舟
龙舟竞渡在传统体育项目中非常突出,在中国长江以南以及东南亚地区比较流行。划龙舟最早是古越人一种祭祀活动,相传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春秋战国时期,龙舟在吴、越、楚等地区流行,并被赋予纪念屈原的意义,形成古代端午赛龙舟的习俗。
近代以后,赛龙舟先后传入日本、越南等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生瓷龙舟;
长27厘米高19厘米;
清扬州博物馆藏
这件文物素胎烧制,无釉。舟身呈龙形,龙身另做楼阁,舟上另有人物若干,做观看状,自然生动。龙舟做工精细,雕刻殊为不易。
;百子游乐童趣无限——儿童体育
中国古代特别重视少年儿童的体育娱乐活动,早在西周时期,就特别针对各个年龄段孩子制定文舞、武舞、射击、驾车等不同教育课程。《礼记》载“十有三年学乐、咏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唐宋时儿童喜爱步打球、相扑、蹴鞠等,明清时少儿游戏种类更多。
最后再来领略一番儿童体育的趣味——
婴戏风灯;
通高30.2厘米口径9.7厘米底径10.8厘米;
清扬州博物馆藏
这件文物由灯座、灯罩两部分组成,灯罩胎体轻薄,透光较好,通体绘粉彩婴戏纹,童子三三两两嬉戏于树石、栏杆、蕉叶间,或持长戟、小旗,或戏蟾舞灯,或执扇扑蝶,意趣盎然。如果中国古代也有“儿童运动会”,大致也如这般趣味盎然。
“体育娱乐活动不同于生产的劳累、战争的恐惧,它使人们在休闲时获得身心的放松。”谢丹说,在古代,人们借助舞蹈、歌唱等多种形式来释放自己的情绪,而体育运动也在其中,结合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时令条件,创造出各具特色的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