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热情不断高涨的背景下,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后季成撰写了《冬奥简史: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解读》一书,从人文学的视角对冬季奥运会进行了解读。从冰雪运动的源头到首届冬奥会的举办,从冬奥会的中断、恢复到繁荣发展,再到进入21世纪直至即将举办的冬奥会,作者梳理出一个横跨百年的冬奥谱系。作者也在书中表现出更具温度的人文关怀,在极寒、极冷的条件下超越极限,是冬季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集中体现:对抗寒冷、对抗重力、对抗时间,是一种更为彻底的对于极限的超越。
经出品方未读授权,澎湃新闻将陆续摘录《冬奥简史: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解读》中的内容进行刊发。“国际冬季运动周”:被追认的第一届冬奥会20世纪初,冬季体育运动已在欧美国家普遍开展。-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导致奥林匹克中断,但实际上,大战前后的夏奥会中均设置过冬季项目,年伦敦夏奥会首次加入花样滑冰项目,年安特卫普夏奥会增设冰球项目,比赛虽然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但对于当时的举办国组委会来说,设置冰雪项目需要人力、物力的额外投入,并且冰雪项目安排在夏奥会开幕前5个月进行,这无疑给举办国带来了额外的压力。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先生很早就想单独举办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但他的建议遭到瑞典、挪威等北欧国家的强烈反对。
北欧国家认为其竞技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其他国家,而且北欧运动会也举办得如火如荼,没有必要在欧洲大陆举办冬季赛事。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芬兰、瑞典、挪威)反对的背景下,国际奥委会只得以退为进,提出另一种活动的方案——举办“国际冬季运动周”作为夏奥会的序幕,其中的冰雪项目由国际奥委会主管,并于年在法国夏蒙尼举办。年5月27日,在布拉格国际奥委会总会上,“国际冬季运动周”得到认可,被追认为“第一届冬奥会”。
“国际冬季运动周”的尝试以及第一届冬奥会的确立,为冬季奥林匹克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初创阶段拉开帷幕。
“国际冬季运动周”(后被追认为第一届冬奥会)于年1月25日至2月5日举办,16国共名运动员(其中有11名女性运动员)参加了比赛。由于最初夏蒙尼只被国际奥委会允许举办“国际冬季运动周”,所以这一活动在当时并非奥运会,自然在开幕式上没有火炬传递和点燃圣火的环节,但这被许多人记忆为“一场非常朴素但却无比庄严的开幕式”。当天虽然阳光普照,但天气寒冷,所有参赛国在1月25日星期五下午参加了开幕式。入场仪式从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选手开始,之后是肩扛雪板的滑雪运动员,冰壶选手们的“扫帚”也格外吸引观众视线,最后,雪橇队拉着他们的长橇抵达现场。
年1月28日,法国夏蒙尼,第一届冬奥会,英国冰壶球队正在比赛。
“国际冬季运动周”举办的12天比赛中,共进行了6个大项16个分项的比赛,有名观众观赛,共颁发金牌43枚。
冬奥史上的第一枚金牌由美国速滑运动员查尔斯朱特劳获得。朱特劳来自美国普莱西德湖,他的父亲是那里的速滑场管理员。大萧条时期,朱特劳被迫去做扫地的工作。他在夏蒙尼的表现证明了贫穷的家庭条件并不能限制自身的实力。他在有27名运动员参赛的米速度滑冰的比赛中,以44.0秒的成绩夺冠并打破世界纪录。
法国在年举办了巴黎夏奥会和夏蒙尼冬奥会,由于芬兰人在夏奥及冬奥赛场上的精彩表现,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可以说是被芬兰人统治的。
挪威队表面上显得有些寒酸,但挪威滑雪之王托勒夫豪格从比赛一开始就给所有的竞争者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简言之,他在每场比赛中都战胜了所有的竞争者。在跳台滑雪上,挪威也当仁不让地包揽前三,豪格为挪威增添1枚铜牌。豪格在当时获得了3枚金牌和1枚铜牌。50年后,豪格早已去世,但历史学家发现了在当时跳台滑雪比赛中积分计算上的一个错误,这使美国的安德斯豪根的成绩超过了豪格。在奥斯陆举行的一个特别仪式上,豪格的女儿向这位83岁的美国人返还了这枚迟到的奖牌,体现了奥林匹克的公平精神。
在年第一届冬奥会开始之前,花样滑冰就已经出现。在第一届冬奥会的花样滑冰女子方面,22岁的奥地利运动员赫玛萨博是花样滑冰的新女王,但观众和专家们却把目光更多地投给了11岁的索尼娅海妮。作为所有比赛中年龄最小的选手,她没有参加初赛,在最后一刻才搭上通往冬奥赛场的末班车,在比赛中更是排名垫底。但是,在3年后的世界锦标赛上,她获得了冠军,从此开启了她传奇的运动生涯。而作为这位年轻的超级明星的教练,吉利斯格拉夫斯特伦更是凭借教练员的身份再一次提高了自己的声誉。
年,法国夏蒙尼,第一届冬奥会,挪威花滑选手索尼娅海妮正在比赛。
冰球赛场属于项目宗主国加拿大,由于东海岸和西海岸都是职业联赛,加拿大很难找到一支强大的业余冰球队参加奥运会。年,代表加拿大出战的是多伦多花岗岩俱乐部,在5场比赛中,进球得分,最后决赛以6比1战胜美国。冰球是运动员和观众参与最多的比赛,热情的法国观众甚至站在屋顶和烟囱上眺望赛场。
年1月9日,法国夏蒙尼,第一届冬奥会,加拿大冰球队拍摄合影。视觉中国资料图
在本次“国际冬季运动周”上,挪威获得17枚奖牌,排名第一。第二名芬兰获得了10枚奖牌,第三名奥地利获得了3枚奖牌。
“国际冬季运动周”的成功举办对冬季运动本身,对举办地法国夏蒙尼,对冬季运动在国际舞台上的认可,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夏蒙尼证明了其完备的赛事组织设施和接待大量游客的能力,并使得其服务水平、基础设施、造雪能力等成为模范,激发了周边滑雪小镇筹办冬奥会的热情,如瑞士的圣莫里茨等拥有大型滑雪场的小镇随后加入了申办竞争。夏蒙尼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对于冬奥初创阶段意义深远,两年后的年,北欧运动会完全废止,冬季运动正式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
另外,第一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金牌上刻的是一位穿戴着滑雪、滑冰装备的运动员,其背景是覆盖着皑皑白雪的阿尔卑斯山主峰勃朗峰。勃朗峰曾是欧洲人无法企及的雪山之巅,在欧洲文化的意象中代表着“敬畏、危险”。而夏蒙尼这座阿尔卑斯山下的小镇,早在19世纪初就出现在欧洲文学作品之中,雪莱夫人在年写下了《弗兰肯斯坦》这部小说,它被后人视作最早的科幻小说,夏蒙尼正是故事中的核心场景之一。
第一届冬奥会金牌
第二届冬奥会:突变的“香槟气候”年第二届冬奥会,也是冬奥会确立后正式的第一届在瑞士圣莫里茨举办。
当时,冬奥会、夏奥会应该由同一国家来举办,但是第九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地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而荷兰作为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国家,不具备在山地举办滑雪赛事的条件,只得让出冬奥会举办权,大赛转移至瑞士的圣莫里茨。这届比赛共有来自25国的名选手参赛,其中德国由于“一战”的原因未收到年法国夏蒙尼冬奥会的邀请,在第二届瑞士圣莫里茨冬奥会中,德国第一次登上冬奥会的舞台。
本届观众人数达到了余名,人们涌入了小镇所有的旅馆、民宿,挤满了小镇内的交通工具。举办地圣莫里茨是高山冬季运动的发祥地,因成功举办两届冬季奥运会和滑雪比赛而闻名于世。除了是滑雪度假胜地,圣莫里茨还是滑行类项目(雪车、钢架雪车)的诞生地。
瑞士圣莫里茨被阿尔卑斯山脉的森林、湖泊和山峰所环绕,这座坐落在瑞士东南部、因河河谷上游的小城自古以来就享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以其清新的“香槟气候”闻名于世。这座城市海拔米,所到之处不缺少湖泊、绿树和蓝天,这里冬季湖水会结冰,夏季七八月都可能下雪,每年平均有天的阳光,干燥的大陆性气候造就了圣莫里茨丰富多样的四季景观,干燥的空气和闪耀的阳光交相呼应,空气会似香槟气泡般闪闪发亮。所以当地人称这种气候为“香槟气候”。
但是,年突变的天气对于运动员来说是一种诅咒——气象条件严重影响了成绩。开幕式因大风雪延迟50分钟,天空乌云密布,选手们跟着钟声和大炮的声响行进。
这次比赛对主办方和选手们来说,都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考验。在整个赛事进行的过程中,天气条件一直是最恶劣的影响因素,尤其是50公里越野滑雪比赛时,雪道大多是在气温接近零摄氏度时制成的,但过了几个小时,温度计就显示25摄氏度,沉重而潮湿的雪板和涂在上面的滑雪蜡无法发挥任何效果。50公里越野滑雪比赛日的天气是从冬奥会开始到结束的日子里最差的,整日乌云滚滚,雨持续下了24小时。大部分滑雪运动员都放弃了比赛,而瑞典队的“三剑客”顽强坚持,包揽了前三名。但他们的比赛成绩却大幅下降,冠军艾里克海德伦德的最终用时为4小时52分3秒,而这一项目在夏蒙尼的纪录是3小时44分32秒,慢了1小时7分之多。速度滑冰米的比赛因气温上升导致冰面融化,再加上手动计时存在误差且效率过低,最终只能判比赛成绩无效。
北欧两国——芬兰和挪威,依然十分强势,在速度滑冰的3个项目中几乎包揽所有奖牌,在这届运动会中,冰球参赛人数几乎占到全部运动员的一半,共有11支队伍参赛,加拿大实力超群,不仅得到组委会允许,直接进入决赛轮,还每一场都是以两位数的大比分零封战胜对手,最终夺得冠军。而代表加拿大参赛的也只是其国内年业余赛事冠军多伦多大学队,由此可见当时全球冰球竞技水平差距悬殊。
年2月,瑞士圣莫里茨,第二届冬奥会
年:中国与冬奥最早的接触第二届冬奥会上首次出现了亚洲人的身影。日本在20世纪初开始普及冬季运动,年和年先后加入了国际滑冰联盟和国际滑雪联合会,并于年参加冬奥会,成为第一个参赛的亚洲国家。
圣莫里茨与中国有一段不可忽视的历史,新中国派出代表团参加冬奥会是在年的美国普莱西德湖,但中国人最早和冬奥会的接触却是在年。年,中国业余运动联合会已经得到国际奥委会承认,后改名为“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相当于中国奥委会,年得到参加阿姆斯特丹夏季奥运会的邀请。由于当时从中国到达欧洲的路程遥远,所以派出丹麦公使罗忠贻和名誉干事宋如海前往,后者当时正在美国春田学院留学攻读体育学。在荷兰期间,宋如海深入调研、考察赛事、收集资料,并将所见所闻以新闻稿的形式发回国内,系列报道名为《吾能比耶》,取奥林匹亚谐音,亦表达中国人也可以与世界各国在奥林匹克赛场上同场竞技的愿望,稿件共计14篇,年8月21日至10月18日发表在《申报》上。
作为接触冬季奥运会的第一人,宋如海后来又将稿件整体提升,编写了《我能比呀:世界运动会丛录》一书,于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我能比呀:世界运动会丛录》
这本书的内容包含奥林匹克起源、精神、项目、场地、规则、比赛成绩等的细致介绍,值得